时间: 2025-05-06 18: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7:19
原文展示:
晴云做暖,如睡寒山初醒。尚留得婆娑衰柳,忍记青青。几点芦花,误看飞絮化浮萍。霜林深处,残红未了,一样飘零。浅水渺茫,画船归后,箫鼓都停。问吹笛楼头人去,记否丁宁。省识春风,踏歌扶醉上湖亭。而今依旧,青衫中酒,落照西泠。
白话文翻译:
晴朗的云彩带来温暖,仿佛寒冷的山峦刚刚苏醒。依然保留着摇曳的衰败柳树,忍心回忆它曾经的青翠。几朵芦花,误以为是飞絮变成了浮萍。在霜冻的树林深处,残留的红叶未尽,同样地飘落。浅浅的水面显得遥远而模糊,画船归来后,箫鼓声都停止了。询问吹笛的人是否离去,是否记得叮嘱。意识到春风的来临,边唱边醉地走上湖边的亭子。如今依旧,穿着青衫,饮酒,夕阳照在西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1832-1901),清代诗人,字仲仪,号梅溪,江苏吴县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丑奴儿慢》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秋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的“晴云”、“寒山”、“衰柳”、“芦花”等意象,都是秋日的典型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丑奴儿慢》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晴云做暖,如睡寒山初醒”描绘了秋日的温暖和山峦的苏醒,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尚留得婆娑衰柳,忍记青青”则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几点芦花,误看飞絮化浮萍”和“霜林深处,残红未了,一样飘零”则通过对芦花和红叶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晴云”、“寒山”、“衰柳”、“芦花”等,都是秋日的典型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晴云做暖,如睡寒山初醒”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尚留得婆娑衰柳,忍记青青”中的“忍记青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回忆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几点芦花,误看飞絮化浮萍”中的“误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A. 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往事回忆的怀念
“霜林深处,残红未了,一样飘零”中的“残红”象征着什么? A. 新生和希望 B. 凋零和流逝 C. 美丽和永恒 D. 宁静和舒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