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9:50
原文展示:
经古墓 熊孺登 〔唐代〕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古墓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枯萎,山火燃烧。夜晚的墓台紧闭,从未迎接过朝阳。不要将逝去的人比作流水,因为流水东流时还会遇到潮水。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和感慨为主。此诗通过对古墓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经过一处古墓时所作,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碑折松枯山火烧”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古墓的荒凉和岁月的无情。“夜台从闭不曾朝”则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则运用比喻手法,暗示生命的循环和再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希望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循环和再生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碑折松枯”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B. 生命的短暂 C. 死亡的永恒 D. 时间的循环
诗中“夜台从闭不曾朝”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死亡的永恒 C. 时间的循环 D. 岁月的流逝
诗中“流水东流逢上潮”暗示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死亡的永恒 C. 时间的循环 D. 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