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蜀江水(来自蕃界)

《蜀江水(来自蕃界)》

时间: 2025-05-03 03:58:32

诗句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58:32

原文展示:

蜀江水(来自蕃界) 熊孺登 〔唐代〕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水日夜不息地从万里之外的蕃界奔流而来,人们共同喜爱这江水,因为它连接了蕃人的心。如果要谈论巴峡让人忧愁的地方,那里的猿声比滩声更像是悦耳的音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朝宗:原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比喻江水奔流不息。
  • 蕃心:指边疆民族的心意,蕃界即边疆地区。
  • 巴峡:指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境内。
  • 猿比滩声是好音:猿声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哀愁,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认为猿声比滩声更动听。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提到的“蕃心”和“巴峡”均涉及唐代边疆民族和地理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涉及边疆风情和民族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唐代,当时边疆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诗人通过江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边疆与中原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江水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连接了边疆与中原的情感。首句“日夜朝宗来万里”描绘了江水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象征着边疆与中原的紧密联系。次句“共怜江水引蕃心”则进一步点明了江水在民族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后两句通过对巴峡猿声的描写,反衬出边疆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夜朝宗”形容江水的奔流不息,象征着边疆与中原的持续交流。
  • 次句“共怜江水引蕃心”点明了江水在民族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民族的同情和理解。
  • 后两句通过对巴峡猿声的描写,反衬出边疆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连接边疆与中原的纽带。
  • 反衬:通过猿声与滩声的对比,突出边疆的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江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边疆与中原的情感联系,以及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边疆与中原的联系。
  • 猿声:反衬边疆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夜朝宗来万里”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 B. 猿声 C. 滩声
  2. “共怜江水引蕃心”中的“蕃心”指的是什么? A. 边疆民族的心意 B. 中原地区的心意 C. 江水的心意
  3. 诗中提到的“巴峡”位于哪个地区? A. 重庆市 B. 四川省 C. 湖北省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长江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边疆的忧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通过长江三峡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壮丽风光。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熊孺登的《蜀江水》均涉及长江的描写,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边疆的忧思,而熊孺登则表达了对边疆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读兰皋先生集 满江红 夏日遣怀 祝英台近 西湖暮归 江城子 春暮独坐 踏莎行 枯荷 鹧鸪天 雨过临安 少年游 咏窗前红叶 南柯子 闺情 女冠子 晓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寓斋 支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门阤 包含竿的成语 文以载道 矢字旁的字 中国通史 心胆皆碎 英勇善战 宝盖头的字 异人同辞 研搉 破烂不堪 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神龛子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