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4:54
南岭过云开紫翠,北江飞雨送凄凉。
酒醒梦回春尽日,闭门隐几坐烧香。
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
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欹枕卧看山。
南岭的云在春日中渐渐散开,露出了青翠的山色;北江的细雨飘洒,带来一阵凄凉的气息。酒醒后,梦中回忆已至春末的日子,闭上门,隐居在几案旁,静坐着点燃香火。门外的橘花依然盛开,墙头的荔枝已经成熟,点点斑斓的果实映入眼帘。树木茂密,草丛深处,宁静的环境中,我卷起帘子,倾靠在枕头上,悠闲地看着远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其诗歌、散文、书法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诗词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苏轼的《三月二十九日二首》展现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篇通过对南岭云开与北江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春日的美好与凄凉并存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体验。接着,诗人酒醒后回归现实,反映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隐居生活的自得。诗中的“烧香”不仅是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橘花与荔子的对比,展示出春夏交替的时节变化,极具生动的视觉效果,令读者感受到季节的气息。同时,最后两句“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欹枕卧看山”则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苏轼的独特审美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诗中提到的“酒醒梦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卷帘欹枕卧看山”中,诗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