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4:40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従,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
然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
)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4:40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従,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
然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
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白云在天上无法呼唤,明月又怎么会在庭前停留呢?
我真奇怪你西行了八百里,十天里竟没有一件事可做。
路人不认识你是尚书,只看到你气宇轩昂,像千军万马。
你骑马带着两个仆人前来拜访,旅馆里的人都称呼你尚书,意思是你是都头。
谁知道你心里却深深热爱诗酒,醉倒时正想让蛾眉扶起我。
我写下的诗篇向人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四海之内都知道我霜白的鬓须。
在你面前我曾寄诗,四海都知我鬓发已白,重阳节时是否还曾插过菊花呢?
欧阳、赵、陈都属于我,难道你还认为我过于迂腐吗?
近来又见到三位柳氏,大家共聚一堂,围坐在温暖的毡子上。
酒菜酸薄,红粉暗淡,只有颍水清而美丽的女子。
一朝孤寂,风雨散去,面对影子,谁来念我与月?
在郡中常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伴,而景文又来了,不过没几天柳戒也见过,宾客之盛,前所未有。
然而没过多久,叔弼、景文和柳戒都离去了。
何时归船在江水中荡漾,春天的酒又变成甘棠湖的美酒?
景文最近在九江附近定居,靠近甘棠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文、书皆有极高的成就,尤以词最为突出。他的词风豪放、清新,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生活较为清贫。他在此诗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次前韵送刘景文》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苏轼以白云和明月开篇,使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随着诗的展开,苏轼通过对刘景文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并且透过对饮酒作诗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的中段,苏轼提到“四海知我霜鬓须”,将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与广阔的社会结合起来,表现出他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友谊的珍视。他以“重阳曾插菊花无”来追忆过往,显示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期待,寄托了对生活的希望,尽管朋友相继离去,但他仍希望重聚。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乐观和豁达的精神。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友情与人生感悟,表现出苏轼对朋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中“不可呼”的意思是:
A. 可以呼唤
B. 无法呼唤
C. 依然存在
D. 不想呼唤
诗中提到的“尚书”指的是:
A. 一个官职
B. 一种饮料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A. 失望
B. 关心与思念
C. 冷漠
D. 嫉妒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