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49
舆绋暗风沙,丹旌映晚霞。
吏人营殡殓,童仆着衰麻。
袭荫无遗嗣,招魂有外家。
重来恐迷处,记取路三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场景:在风沙弥漫的环境中,红色的旗帜映衬着晚霞。官吏们忙着为死者准备丧事,而小仆人则身穿丧服。死者的亲属无后代继承家业,招魂的仪式上却有外人参与。再回到这里,我害怕迷失方向,因此要记住那条三叉路口的路。
作者介绍:杨基,字世杰,号退庵,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多取材于生活和自然,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基对陈仲野的追悼之际,反映了对生死无常、亲情疏离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官场的冷漠和丧葬习俗提出了思考。
《哭陈仲野都事没任所》是一首充满哀伤的悼亡诗,诗中通过描绘殡葬仪式的细节,展现出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首联“舆绋暗风沙”,用“暗”字暗示了凄凉的氛围,同时“风沙”又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确定。接下来的“丹旌映晚霞”,则在悲伤的背影中加入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哀悼中也要珍惜生者的生命。
中间的几句描写了官吏和童仆的忙碌,展现了社会对死亡的机械反应,“吏人营殡殓,童仆着衰麻”,而“袭荫无遗嗣”则强调了死者的孤独与无后,令人产生同情与惋惜。最后两句“重来恐迷处,记取路三叉”,表达了诗人对故地重游的迷惘与不安,具有强烈的感情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死的探讨,既有对逝者的追忆,也有对生命无常的叹息,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悼亡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死亡和丧葬的描写,探讨了生与死的关系、亲情的缺失以及对逝去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追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仅是物象,更是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人性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舆绋”指的是什么?
A. 车帷
B. 丧服
C. 旗帜
诗中提到的“丹旌”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尊重
C. 喜庆
诗人对“重来恐迷处”的感受是?
A. 喜悦
B. 迷惘
C. 确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哀江头》同样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情感深沉而真挚;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音乐描绘了人生的苦乐,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的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