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乐天咏老见示

《酬乐天咏老见示》

时间: 2025-05-10 07:27:16

诗句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7:16

酬乐天咏老见示

原文展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话文翻译: 谁能不关心衰老,然而老了又有谁来怜惜呢?
身体消瘦逐渐减少,头发稀疏顶上也显得不平。
不再读书是因为心疼眼睛,更多的灸疗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历的事情让我更加熟悉,了解的人就像看河流一样。
细细想来,这一切其实都是幸运的,于是心情也就释然了。
不要说桑榆之年已晚,天边的霞光依旧灿烂。


注释:

  • 桑榆:指的是老年,桑树与榆树常被用来比喻老年。
  • 翛然:指心情舒畅,神态自若的样子。
  • :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用艾草等药物点燃后贴在皮肤上以治疗疾病。

典故解析: “桑榆晚”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常用来比喻人生晚年。诗中提到这一典故,意在说明即使在老年,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心境和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君,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常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禹锡晚年,反映了他对衰老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在当时社会中,老年人常受到忽视,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以老年为主题,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感悟。在诗的开头,诗人直接指出人们普遍对衰老的无奈与怜惜,展现出一种对老年人境遇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展现了衰老带来的无奈,身瘦和发稀的描写更加突显了衰老的残酷。

然而,诗人在经历了这些身体的变化后,依然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理解与豁达,经历让他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体会。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老年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即便在老年,依然可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如“霞尚满天”般的绚烂。

整首诗在阴郁中透出一丝光明,表现了诗人对老年的不屈服与乐观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开篇直入主题,提出衰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在现实中往往缺乏关怀。
    2.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描述自身的衰老过程,身体和外貌的变化引发对老年的感慨。
    3.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因年长而减少读书,更多的依赖于中医调理,反映了衰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4.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经历使得诗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河流般自然流淌。
    5.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反思后发现生活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幸福的,心态得到释然。
    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即使年纪大了,也应当享受人生的美好,寓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如“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采用了比喻,将人生经历比作川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衰老的思考与接受,强调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歌颂了老年人的智慧与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桑榆:象征老年的生活状态,暗示着生命的自然规律。
    • :象征晚年的美好与希望,尽管是晚年,依然有灿烂的美好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榆”主要象征什么?

    • A. 青春
    • B. 老年
    • C. 富贵
    • D. 忧愁
  2.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乐观
    • C. 恐惧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晚年诗歌中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更侧重于对老年的哲理思考,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展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纪要》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相关查询

石州慢 落花 石州慢 忆别 石州慢 石州慢 留别雷御史 石州慢 蜀中红叶李沪上玉兰已放,帝乡亦日煖,而扬州地气江梅犹在 石州慢 题夕秀词 石州慢 登燕子矶遍游十二洞 石州慢 冬日舟过亳州旧居有感 石州慢 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次蘧庵先生韵 石州慢 夏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执所见 开味 一无所有 白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纬世 圆足 天宝当年 遗篇断简 溟濛 人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骑龙弄凤 甘字旁的字 久而久之 包含哀的成语 包含气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包含辅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