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5-02 12:00:04

诗句

器重千钧鼎,胸涵万斛舟。

文章欧六一,政事富青州。

偃月知谁在,灵光独我留。

貂蝉虽未着,不作汗青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0:04

原文展示: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洪咨夔 〔宋代〕

器重千钧鼎,胸涵万斛舟。 文章欧六一,政事富青州。 偃月知谁在,灵光独我留。 貂蝉虽未着,不作汗青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俞侍郎的才德和政绩。诗中,“器重千钧鼎”形容俞侍郎的才能和地位极为重要,如同千钧重的鼎器;“胸涵万斛舟”则比喻他的胸怀宽广,能容纳万斛之舟。后句提到他的文章如同欧阳修(欧六一)一样出色,政事处理得如同富青州一样富有成效。诗的结尾表达了对俞侍郎的敬仰,即使他没有佩戴貂蝉(指官职),也不会因此感到羞愧。

注释:

  • 千钧鼎:比喻极重的物品,此处指俞侍郎的才能和地位极为重要。
  • 万斛舟:斛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斛舟比喻胸怀宽广。
  • 欧六一: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此处用来比喻俞侍郎的文章才华。
  • 富青州:青州在古代是富庶之地,此处比喻俞侍郎处理政事的成效。
  • 偃月:指月亮,此处可能比喻某种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灵光:指灵性的光芒,此处指作者自己。
  • 貂蝉:古代官员的服饰,此处指官职。
  • 汗青:指史书,汗青羞即因未留名史书而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洪咨夔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看法为主。这首诗是为挽歌俞侍郎而作,俞侍郎是洪咨夔的同僚或朋友,诗中表达了对俞侍郎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俞侍郎的才能、胸怀和政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其的深厚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千钧鼎”和“万斛舟”,形象地描绘了俞侍郎的重要性和宽广的胸怀。同时,通过与欧阳修和富青州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俞侍郎的文学和政治成就。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俞侍郎的敬仰,即使他没有高官厚禄,也不会因此感到羞愧,显示了作者对品德和才能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首句“器重千钧鼎,胸涵万斛舟”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俞侍郎的重要性和宽广的胸怀。
  • “文章欧六一,政事富青州”通过对比,突出了俞侍郎的文学和政治成就。
  • “偃月知谁在,灵光独我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俞侍郎逝去的哀悼,以及对自己能够继续传承其精神的自信。
  • “貂蝉虽未着,不作汗青羞”表达了作者对品德和才能的重视,认为即使没有高官厚禄,也不会因此感到羞愧。

意象分析:

  • 千钧鼎:象征重要性和稳定性。
  • 万斛舟:象征宽广的胸怀和包容性。
  • 欧六一:象征文学才华和影响力。
  • 富青州:象征政治成就和治理能力。
  • 偃月:象征美好和宁静。
  • 灵光:象征智慧和精神。
  • 貂蝉:象征官职和地位。
  • 汗青:象征历史和名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钧鼎”比喻的是什么? A. 俞侍郎的才能和地位 B. 俞侍郎的文学才华 C. 俞侍郎的政治成就 D. 俞侍郎的胸怀 答案:A

  2. “文章欧六一”中的“欧六一”指的是谁? A. 欧阳修 B. 欧阳询 C. 欧阳锋 D. 欧阳海 答案:A

  3.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俞侍郎的什么情感? A. 羞愧 B. 敬仰 C. 嫉妒 D. 哀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展示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成就。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的文学和政治成就。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洪咨夔的这首诗在表达对文学和政治成就的赞美上有相似之处。
  • 苏轼的《赤壁赋》与这首诗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欧阳修全集》:收录了欧阳修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学才华。
  • 《苏轼全集》:收录了苏轼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学和政治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友人西上 题元录事开元所居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 送孙逸归庐山(得帆字) 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电柱 戈字旁的字 不知好歹 石碽 输财助边 阴灵不散 鹿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恶衣蔬食 毛字旁的字 年已蹉跎 迫结尾的成语 诳动 私字儿的字 未为不可 胆颤心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