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拜年

《拜年》

时间: 2025-04-24 16:18:37

诗句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18:37

原文展示: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节期间不求与人面对面拜年的心情,只愿通过书信(名纸)来传达祝福。早晨时分,来自朋友的祝福信件已经满满一屋子。我也像其他人一样,随意寄出几张祝福信,世俗的情感似乎嫌弃简朴的祝福,却不介意那些空洞的虚情。

注释:

  • 不求见面:不要求亲自见面。
  • 通谒:通过信件或口信来问候。
  • 名纸:指写有祝贺内容的纸条,通常用于拜年。
  • 敝庐:指自己的家。
  • 随人投数纸:跟随他人的做法,随意寄出几张纸条。
  • 世情嫌简不嫌虚:世俗之人嫌弃简单的祝愿,而不在意那些空洞的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征明(1470年-1559年),字伯禽,号文徵,晚号思白,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精通书法和绘画,被誉为“文人画”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春节期间,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拜年习俗的思考与感慨。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拜年是表达祝福和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拜年》是一首反映春节拜年习俗的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不求见面惟通谒”,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交往方式的反思,强调了现代人越来越依赖书信而非面对面的交流。接着提到“名纸朝来满敝庐”,则展示了人际间热络的祝福与问候,家中信件满满,似乎象征着人情的温暖。然而,诗人又自觉地“我亦随人投数纸”,在追随世俗风气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最后一句“世情嫌简不嫌虚”,则是诗人对当今社会礼节的评论:人们往往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简单的祝福反而被看作不够诚意,而空洞的华丽辞藻却能被接受。这种对比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虚伪与表面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真实关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求见面惟通谒”: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拜年的理解,强调通过书信的方式传达祝福。
    • “名纸朝来满敝庐”:描述了春节期间收到的祝福信件,象征着人际间的温情。
    • “我亦随人投数纸”:作者自嘲地表示自己也在随波逐流,寄出几张祝福信。
    • “世情嫌简不嫌虚”:批评世俗对简单祝福的轻视,反映出人际关系的表面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名纸”代指祝福,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通过拜年这一传统习俗,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形式化,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真实情感的渴望与对社会风气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名纸:象征着祝福和人际关系的纽带。
  • 敝庐:代表私密空间,暗示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世情:反映社会风气和人际交往的现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祝福?

    • A. 见面拜年
    • B. 寄信
    • C. 打电话
    • 答案:B
  2. 诗中“世情嫌简不嫌虚”反映了什么?

    • A. 对简单祝福的欣赏
    • B. 对形式化的批评
    • C. 对祝福内容的重视
    • 答案:B
  3. 诗人对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态度是?

    • A. 积极乐观
    • B. 无奈与自嘲
    • C. 冷漠无情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 《元日》王安石: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呈现人际之间的祝福。

诗词对比

  • 《元日》与《拜年》均描绘春节的习俗,但《元日》更多地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而《拜年》则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文征明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闰 送郭秀才赴举 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陪宴湖州公堂 晚秋过苏少府 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 立春日宴高陵任明府宅 早春宴高陵滑少府(得升字) 会凤翔张少尹南亭 题惟幹上人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人旁的字 记当 我见犹怜 善照 有声没气 同源 欠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贵尚 用字旁的字 下车未几 响和景从 积德裕后 觜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