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时间: 2025-07-27 08:57:3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57:36

原文展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文翻译:

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和河北,
忽然传来捷报,我泪水湿透了衣裳。
再看妻子愁苦的样子在哪里,
随便翻阅诗书,心情喜悦得几乎要发狂。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要痛痛快快地喝酒,
青春作伴,真是好时候回乡。
我就从巴峡穿过巫峡,
然后下到襄阳,继续向洛阳前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剑外:指剑门关外,即今天的四川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地区。
  • 蓟北:指今天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即古代的蓟州。
  • 涕泪:眼泪,形容悲伤感情流露。
  • 漫卷:随意翻阅。
  • 纵酒:痛快地喝酒。
  • 青春:指年轻的时光。

典故解析:

  • 巴峡与巫峡:巴峡和巫峡是长江上的两个著名峡谷,代表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旅行的愿望。
  • 洛阳:古都,代表着回归故乡的理想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变故,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得知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喜悦又有对家庭的思念,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期望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对家庭、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两句,通过“剑外忽传”与“涕泪满衣裳”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感伤。杜甫在得知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虽然内心充满喜悦,却也不禁流下泪水,显示出他对国家沧桑与个人情感的双重关注。

接下来的“却看妻子愁何在”,则是对家庭状况的深切关怀,诗人在欢欣之余,仍对妻儿的安危感到忧虑。这个情感的转折,通过“漫卷诗书喜欲狂”来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文化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渴望重返故乡,与青春作伴,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通过巴峡与巫峡,象征着他将经历的旅途,洛阳则是他心中的归属。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尽管经历了战乱与离愁,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始终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剑外忽传收蓟北:突如其来的消息传来,官军收复了北方的蓟州,表现出战事的突然与迅速。
  2.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泪水湿透了衣裳,反映出内心的激动与悲伤。
  3. 却看妻子愁何在:思念家中妻子,想知道她的忧愁在何处,展现出诗人对家庭的关心。
  4. 漫卷诗书喜欲狂:随意翻阅诗书,心中充满喜悦,表现出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5. 白日放歌须纵酒:在光明的日子里,痛快地放声歌唱,畅饮美酒,体现出追求自由与欢乐的精神。
  6. 青春作伴好还乡:有年轻的伴侣作伴,回乡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渗透着对家的向往。
  7. 即从巴峡穿巫峡:开始旅程,从巴峡穿过巫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旅途画面。
  8. 便下襄阳向洛阳:最终抵达襄阳,继续向洛阳前行,体现出对故乡的执着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悲伤。
  • 排比: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使用排比加强了语气,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国难之后对家国重归于好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的牵挂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外:象征着战事与遥远的地方,意味着外界的变化。
  • 泪水:表现出情感的激动与悲伤的交织。
  • 诗书:象征着文化与知识,反映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巴峡、巫峡:自然景观的意象,象征着旅途的美好与希望。
  • 洛阳:故乡的象征,代表着归属感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剑外忽传收蓟北”中“剑外”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四川
    C. 剑门关外
    D. 河北

  2. 诗中提到的“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家庭的惦念
    D. 对战乱的无奈

  3. 诗人得知捷报后,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A. 为了战斗的胜利
    B. 对妻子的愁苦的思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杜甫更关注国家和家庭的命运,而李白则显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人生的享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包含杜甫的主要作品,了解其生平与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适合对唐诗感兴趣的读者。
  • 相关研究论文,探讨杜甫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涕:眼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八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七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六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四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三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二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其四 和韩布殿丞三首 其一 泛湖中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 其一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传感器 驱迮 車字旁的字 枕石寝绳 豆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水失鱼犹为水 五步成诗 银样镴枪头 矛字旁的字 即事穷理 爱惜羽毛 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襳褵 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塞得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