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2:40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岁末时节,阴阳交替,催促着白天变短,
天涯四方,霜雪飘落,夜晚寒气袭人。
清晨五更,鼓声和号角声悲壮响起,
三峡的星河,在水面上摇曳不定。
乡间传来几家人的哭声,仿佛在诉说战乱,
渔夫和樵夫的歌声在几处响起,
卧龙(诸葛亮)和跃马(曹操)终究都化作了黄土,
人世间的音信仍然是那么孤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著称,关注社会底层的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阁夜》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人民苦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感慨。
《阁夜》是一首充满悲壮气息的七言律诗,展现了杜甫对时代动荡的深刻思考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以“岁暮阴阳催短景”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寂寥的冬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则通过音响和视觉的结合,描绘出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迫感。鼓声和号角声不仅是战斗的号召,也是对生命脆弱的呼唤,表现出杜甫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接下来的“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乡村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人们在冲突中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两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无论是伟大的英雄,还是普通的人们,最终都难逃死亡的宿命,留下的只是孤寂的回忆。这种对英雄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相结合,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更具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战乱的悲哀以及对英雄的追忆,展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阁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比较:
推荐书目: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霁: 雪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qiáo)。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