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34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在清秋的夜晚,我独自住在这空旷的府邸,夜色中寒意袭人,孤单的我在江城中烛火渐渐熄灭。漫漫长夜中,角声悲哀如同在自言自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又有谁能够欣赏?时光荏苒,音信全无,边关冷清,行路困难重重。忍耐着孤独和失落,已整整十年,勉强找到一处栖息之地,心中却无安宁。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意象与杜甫的身世、当时的社会动荡以及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杜甫常以自我感受反映时代背景,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常常流亡,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种种苦痛。此时的他已是身心疲惫,处于孤独和失落之中。
《宿府》是一首蕴含深情的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孤独、失落与对家国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清秋幕府井梧寒”描绘了秋夜的寒冷,表现出一种寂静与孤寂的气氛。接着,杜甫独宿于江城,蜡炬残光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提及的“永夜角声悲自语”,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音书绝绝,意味着对亲人的思念与不能相见的无奈,这种情感加重了诗的悲凉之感。最后两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则是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屈从,表现出杜甫在长年流亡的生存状态中的无力与坚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的“幕府”指的是什么?
A. 战场
B. 官府
C. 家庭
D. 学校
“蜡炬残”中“残”字的意思是?
A. 完整
B. 灭绝
C. 消失
D. 破碎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宿府》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孤独的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杜甫的诗则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清秋幕府井梧(wú)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炬:一作“烛”。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rěn)苒(rǎn)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关塞:边关;边塞。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已忍伶(líng)俜(pīng)十年事,强移栖(qī)息一枝安。 伶俜: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