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0:08
宝镜吟
作者:柴元彪 〔宋代〕
荆山已童若耶涸,若耶可采山可凿。
金精少皞不敢秘,鉴坏飞就欧冶错。
祝融煽焰千丈芒,玄冥洗光万里烁。
冷侵鸾镜影自舞,泓澈鬼神胆欲落。
圆象曜灵绛气浮,玉台悬处风飕飕。
山人一玩一心骇,毛骨竦竖难伫留。
直徵千金应我卖,拂拭高堂向人挂。
我行镜中人亦行,我拜镜中人亦拜。
向前试问镜中人,一我何缘有两身。
知是傍人知是我,一笑问君谁假真。
人在镜中亦一笑,惟我与君同一照。
照人照我休照形,照出人心方是明。
这首诗描绘了荆山的景象,山上的景色因干涸而显得清晰可见,可以采摘和凿取。金光闪闪的镜子虽然珍贵,却因破损而被欧冶子(古代著名的铸剑师)所弃。祝融(火神)燃起万丈火焰,玄冥(神秘的黑暗神)则洗净了万里光辉。寒气侵袭,镜中影子自如舞动,清澈的水让鬼神都感到胆怯。圆形的象征闪耀着灵气,高悬的玉台在风中轻轻摇曳。山人把玩镜子时,心中惊骇,毛发竖起难以停留。直观的价值千金,我将其出售,擦拭后挂在高堂上。我行走时镜中人也随之行走,我拜时镜中人也随之拜。向前询问镜中人,为什么我会有两身?知道旁人也是我,我一笑问君何为假真。人在镜中也一笑,唯有我与君同在同一面镜子里。镜子照人照我不再只是形体,而是照出人心才是真正的明亮。
柴元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文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常带有哲理性,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宝镜吟》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诗人通过对镜子的描写,探讨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反映出人们在观察自身和他人时的复杂心理与哲学思考。
《宝镜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镜子这一意象,表现了自我与他人、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关系。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存在。诗的开篇描写了荆山的景象,以“童”字传达出一种纯净的感觉,接着通过金精和镜子的意象,表现出人对美的追求。然而,随着“祝融”和“玄冥”的出现,诗人引入了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我行镜中人亦行”的反复,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反映,以及人们对自我认知的追求。尤其是“向前试问镜中人,一我何缘有两身”,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的多重身份与自我意识的探索。最终,诗人指出,真正的明亮在于内心的清明,而非仅仅外在的形象。
整首诗探讨了自我认知、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强调内心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选择题: “镜中人”象征什么?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祝融”代表____。
判断题: 诗中通过“我行镜中人亦行”来表达个体的独立性。(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