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5:20
大人词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有大人,曰铁牛。绛人甲子不能记,曾识庖栖兽尾而蓬头。见炼石之女补天漏,涿鹿之帝杀蚩尤。上与伊同相幼主,下与孔孟游列侯。衣不异。粮不休,男女欲不绝,黄白术不修。其身备万物,成春秋。故能后天身不老,挥斥八极隘九州。太上君,西化人,自谓出于无始劫,荡乎宇宙如虚舟,其生为浮死为休。安知大人自消息,天子不能子,王公不能俦,下顾二子真蜉蝣。
这首诗提到一位伟人,称他为“铁牛”。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却不能记得往昔的细节。他曾经见过炼石的女神在补天的破洞,见过涿鹿之战中,帝喾打败蚩尤。上面与他同为幼主,下方与孔子、孟子交游于列侯之间。他的衣着没有不同,粮食也不断供应,男女之间的关系没有绝断,黄白的道理却不再修行。他的身体具备万物的特性,经历春秋的变迁。因此他能够长生不老,能够在各个领域中自由活动。那位太上君,自称源自无始的劫难,在宇宙中漂浮如同一只虚无的船,生存即为浮游,死亡则是休息。谁能知道这位伟人的真实消息,天子无法继承,王公也不能与之相同,向下看去,二子不过是蝉蜕。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字子容,号元之,元代诗人,仕途坎坷,深受王士祯、陆游等人的影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展现深厚的哲理思考。
《大人词》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思想自由。诗中表达了对伟人德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大人词》通过对“铁牛”这一象征性人物的描绘,揭示了一个理想中的伟人形象。诗中用“绛人甲子不能记”开篇,表明人对时间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淡薄记忆。接着提到炼石之女的补天,暗示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修复与完善自我。诗中“上与伊同相幼主,下与孔孟游列侯”的描写,展示了伟人在政治、文化中的影响力与地位。
在“衣不异,粮不休”一节,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世俗与精神的统一,强调伟人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富足。接下来的“挥斥八极隘九州”则表现了伟人超凡的能力与境界,具备了掌控一切的潜力。
最后,诗人以“安知大人自消息”收尾,发出对伟人真实身份的疑问,反映了对权力与身份的思考,暗示着即使是天子与王公也无法真正理解伟人的真谛。整首诗在形式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邃而丰富,体现了杨维桢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歌表达了对伟人德行的赞美,探讨了权力、历史与人性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铁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炼石之女”是谁?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