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时间: 2025-04-26 04:47:37

诗句

中秋无月莫尤天,月入秋来夜夜妍。

且道今霄明月色,何曾减却半分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7:37

原文展示:

中秋无月莫尤天,
月入秋来夜夜妍。
且道今霄明月色,
何曾减却半分圆?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这天没有月亮,难道还要怨天吗?自从秋天来临,月亮却每天都显得美丽。且问今晚的明月色,哪曾减少半分的圆满?

注释: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
  • 莫尤天:不要怨天,意思是没有月亮也不要怪这天。
  • :美丽、好看。
  • 且道:且问,表示询问。
  • :天空。
  • 明月色:指明亮的月光。
  • 减却:减少。

典故解析:

“中秋无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对满月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缺少了月亮,似乎也失去了团聚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月亮的缺失与每夜的美丽,表达了即使在缺少圆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好,体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诗、散文和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题。他的诗歌以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寻求精神寄托,以自然景观来反映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的意境。诗人开篇便提到中秋无月,似乎在表达一种失落和遗憾,但随即转而强调自秋季以来,月亮每晚都显得美丽。这里的“夜夜妍”不仅传达了月亮的美丽,更暗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且道今霄明月色”一句,诗人不再沉湎于对缺月的怨恨,而是将目光投向眼前的明月,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圆月,这样的明亮依然让人心醉。最后一句“何曾减却半分圆”则是用以反问,强调了月亮的美并不因为形状的缺失而有所减损。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秋无月莫尤天:表达了对中秋无月的无奈,暗示不应怨天。
  2. 月入秋来夜夜妍:自秋天以来,月亮每晚都显得特别美丽,暗示美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形式。
  3. 且道今霄明月色:引导读者关注当下的美好,强调眼前的明亮月色。
  4. 何曾减却半分圆:反问,强调即使不圆,月亮的美丽依旧,表现乐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月”与“夜夜妍”的对比,强调月亮的美。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增强表达的力度,突显乐观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即使在缺失中秋圆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欣赏到月亮的美丽。这种乐观的情绪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美好与团圆,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秋天:代表着成熟和丰收,同时也是思乡的时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秋无月时,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什么? A. 怨天
    B. 乐观
    C. 不在乎

  2. “且道今霄明月色”中“且道”的意思是? A. 继续
    B. 询问
    C. 赞美

  3. 诗中的“夜夜妍”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每晚的月亮
    C. 秋天的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圆的渴望。与杨万里的乐观态度相比,苏轼的诗更显得感伤与深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相关诗集及其注释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四 四时幽居即景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一 题疑舫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五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 题刘彦清农部“古红梅阁图”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二十五 望江南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善通 千斤顶 亅字旁的字 军工 如诉如泣 提手旁的字 旷达不羁 超前绝后 训练有方 包含泊的成语 疑鬼疑神 黑字旁的字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时异事殊 包含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