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1
《惜栯李花》
作者:白居易 〔唐代〕
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
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
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
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
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
这首诗描绘了小树上盛开的李花,花如鲜妍,香气四溢,但枝条柔弱。李花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花瓣繁多。清晨时分,花朵绚丽如霞,到了傍晚则渐渐凋零,显得凄凉。落下的花瓣如细细的朱粉,覆盖在地上像薄薄的绡绢。李花本来颜色美丽,却常常因易于凋谢而令人感到惋惜。与之相比,那莨荡花在狂风中却依然屹立不倒。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的某个春天,通过对李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惜栯李花》是一首充满感伤与美感的诗作,写出了李花的娇嫩与脆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李花的生长状态与生命的脆弱性紧密相连。李花在早晨时光中艳丽动人,给人以希望和美的享受;然而到了傍晚,花朵却逐渐凋零,令人心生惆怅。诗人用“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展现了花的不同状态,生动地传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悲哀。
特别是“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生命的感慨,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莨荡花”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花在狂风中却不容易凋落,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进一步加深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兼具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哲理,让人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也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李花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朵是什么?
A. 莨荡花
B. 李花
C. 牡丹花
答案:B
诗人对李花的态度是什么?
A. 高兴
B. 惋惜
C. 冷漠
答案:B
“朝艳蔼霏霏”中的“朝”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上午
B. 下午
C. 晚上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