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1:09
归山与酒徒别 作者:李端 〔唐代〕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这位在山中游玩的客人原本无所事事,此次来访并不是有任何特别的请求。烦请你为我奏乐送别,免不了让我想起对山的思念。红烛映照着明亮的月光,青娥(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催促着白头(即老年)。我的童心早已消逝,又怎会为了那些艳丽的歌曲而留恋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在唐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擅长描写山水、游子思乡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端与酒徒分别之际,描写了他对山中生活的怀念与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情的重视。
《归山与酒徒别》是一首抒发思乡情感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李端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传达了对山中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友人的不舍。诗的开头以“野客本无事”引出,暗示诗人没有特别的目的,来访的只是为了享受与友人相聚的时光。这种随性而来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洒脱与自在。
接着,诗人请求友人奏乐送别,然而这乐曲却勾起了他对山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欢聚之后难免会感到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通过对比红烛与明月的光辉,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青娥的形象则暗示着青春的易逝与美好的渴望。
最后两句“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则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暗示着成长后对快乐的心态的失落,表明即使在欢快的场合中,也难以掩盖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深情的告别,也有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和对山中生活的思念,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对童年纯真的追忆,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端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山水的依恋
C. 对青春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青娥”象征什么?
A. 友人
B. 青春与美丽
C. 童年
D. 生活的无奈
诗的最后一句“岂为艳歌留”表达了什么?
A. 对歌曲的喜爱
B. 对孩童时代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友谊的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