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40:35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在烟雾缭绕的柳树和丝槐环绕的长亭小路上,心中满是对分离的怨恨。
白昼漫长如年,愁苦难以忍受。
回首高处的城墙,却只见暮云遮挡,目光所及不知亲人何处。
在旅舍解下马鞍,天色渐暗,心中默默回忆那千句叮嘱。
我的柔情到底有多少呢?
薄薄的被子,孤独的枕头,梦中回到宁静的时光,清晨的细雨淅淅沥沥。
该词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长亭路”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寓意着离愁别绪。长亭路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与送别、思念相关联,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惠洪,字文鉴,号慎庵,宋代文学家,以词作见长。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这首词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愁。诗人可能在旅行途中,面对即将分别的场景,情感愈加浓烈,因而作此词以抒发内心的愁苦。
《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是一首典型的离别词,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词的开头以“丝槐烟柳长亭路”描绘出一个朦胧而优美的场景,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通过“恨取次分离去”表达出对离别的不满与无奈,情感愈发浓烈。
“日永如年愁难度”一句,形象地比喻了时间在离别时显得格外漫长,愁苦难以忍受,突显了离愁的沉重。在“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中,作者通过高处的视角,展示了对远方人的渴望与思念,而“目断人何处”则极具哀伤,表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孤独感。
最后,“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淅沥,仿佛在与作者的愁苦相呼应。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情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词围绕着离别、思念与愁苦展开,表现了对亲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离别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日永如年愁难度”中“日”指的是什么?
a) 白天
b) 年龄
c) 时间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中的“高城”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回忆
c) 远方
该词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