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3:44
题李愬画像
作者: 惠洪 〔宋代〕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这首诗描绘了李愬的英勇和智慧,提到他北征广武,气势非凡,岂止是能吞并项羽。你得到李佑却不肯杀掉他,便知道元济在掌握权力。羊公的德行能够感化那些勇猛的武将,然而他却因沉默而被指责。公方在众将之中显得沉默而深沉,他嘲笑元济没有头颅。雪中出征就像小孩子玩耍一样,夜里取得蔡州的战利品藏在袖中,远方的人们即使在信宿也不知道这件事,像西平击朱泚一样。身穿锦袍玉带的你,依然保持着父辈的风范,手持长剑像大梁的公子。你看看鞬橐(箭囊)中所见的丞相,这个意思与天意是相连的。
作者介绍:惠洪,宋代诗人,以其豪放和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对李愬的画像进行题咏时创作,旨在赞颂李愬的英勇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感慨。
惠洪的《题李愬画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寓意,展现了李愬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诗中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李愬的英勇和权谋,强调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开篇提到淮阴北面师广武,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场景中,气势恢宏,令人感受到一种英雄豪情。接着提到李佑与元济的关系,似乎暗示着权力斗争的复杂性。诗中多次提到具体的历史人物,使整首诗不仅有了生动的情节,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语言上,惠洪运用了丰富的对仗和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充满了节奏感和力量感。同时,诗中的意象如“锦袍玉带”、“拄颐长剑”等,生动地描绘了李愬的英武形象,体现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才能。整首诗在赞美中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主题思想:赞美李愬的英雄气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对权力和忠诚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愬的形象在诗中是如何描绘的?
A. 忍辱负重
B. 英勇无畏
C. 贪婪自私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羊公”是谁?
A. 李愬
B. 羊祜
C. 元济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雪中行师”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战争的艰辛
B. 冬天的寒冷
C. 无聊的游戏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