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41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杨万里 〔宋代〕
漏泄春光有阿亨,一双诗眼太乖生。
草根未响渠先觉,不待黄鹂第一声。
春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胡季亨的观生亭上,他的诗眼太过敏锐。草根尚未发出声音,他就已经察觉,不必等到黄鹂的鸣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早期诗人的影响,注重细节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期的创作阶段,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细腻的观察。诗中通过春光与生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开头的“漏泄春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下来的“有阿亨,双诗眼”则把胡季亨与春光的联系紧密相连,暗示他对自然状态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草根的“未响”与“渠先觉”的对比,表明他对春天来临的敏感,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最终,“不待黄鹂第一声”则强调了诗人对生命变化的独到见解,暗示他不需要等待外界的信号,而是早已感受到春的气息。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盼,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敏锐感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阿亨”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胡季亨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诗人如何感知春天的到来?
A) 通过黄鹂的鸣叫
B) 通过草根的声音
C) 通过春光的洒落
D) 通过花开的声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