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54
黄鹤楼
作者: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日的人已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不回,白云飘荡千年依旧悠悠。
晴朗的河面上,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生机盎然。
黄昏时分,故乡在哪里呢?江上的烟波使人心生愁绪。
崔颢,唐代诗人,字颢,号冥翁。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抒发个人情感。
《登黄鹤楼》是崔颢于登上武汉黄鹤楼时所作,黄鹤楼作为古代著名的楼阁,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此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崔颢的《登黄鹤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诗中通过对黄鹤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逝去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黄鹤楼为引子,暗示那些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令人感到无比惆怅。诗人以“黄鹤一去不复返”强调了离别的无法挽回,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则展现了诗人眼前的美景,晴朗的河流与郁郁葱葱的江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感。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给人一种悬念和无奈。
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索,又有对当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传达了浓厚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共鸣。
《登黄鹤楼》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