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立

《暮立》

时间: 2025-05-07 22:18:48

诗句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8:48

原文展示:

黄昏独立佛堂前,
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
就中肠断是秋天。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我独自站在佛堂前,
地上满是槐花,树上蝉声阵阵。
大体上四季之中,心里总是感到苦闷,
而其中最让人心碎的,莫过于秋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昏:指傍晚,日落的时刻。
  • 独立:独自站立。
  • 佛堂:供奉佛像的殿堂。
  • 槐花:槐树的花,象征着夏季的来临。
  • :夏季常见的昆虫,鸣叫声清脆。
  • 肠断:心痛,形容极度的悲伤。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佛堂”,与佛教文化有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肠断”常用来形容心如刀割,表达情感的深切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社会现实,常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暮立》是在诗人晚年时创作的,正值人生的黄昏,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愈加深刻。此诗反映了他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秋天的特殊感受。

诗歌鉴赏:

《暮立》是白居易晚年情感深邃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佛堂前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诗人站在佛堂前,内心充满了对人生、对季节更迭的感慨。满地的槐花和树上的蝉声,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象征。槐花象征着夏天的结束,而蝉鸣则是夏天的最后回响。

在对四季的反思中,诗人感受到无时无刻不在的苦楚,尤其是在秋天时,情感达到了顶峰。这种“肠断”的痛苦,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感叹,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秋天的凋零与思绪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通过简洁却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昏独立佛堂前:在傍晚时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佛堂前,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满地槐花满树蝉:地上是盛开的槐花,树上传来蝉鸣,描绘出夏末的景象,给人一种生命的流逝感。
  • 大抵四时心总苦:无论哪个季节,心中总有苦恼,暗示人对生活的无奈。
  • 就中肠断是秋天:尤其在秋天时,感情最为痛苦,传达出对秋天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满地槐花满树蝉”,前后呼应,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心总苦”与季节变化结合,深刻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深刻感受,尤其在秋天这一季节,悲伤愈加明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生命的晚期和思考的深度。
  • 槐花:代表生命的繁荣与即将凋零的美。
  • 蝉鸣:象征着夏天的结束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满地槐花”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繁荣
    • B. 秋天的凋零
    • C. 冬天的沉寂
  2. 诗人独自立于佛堂前,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向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和杜甫的诗歌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白居易更偏向于个人情感,杜甫则更关注国家命运。比如,白居易的《暮立》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流露出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纪道德 山居三首(一作郑遨诗) 景福中作(一作郑遨诗) 初月 伤时(一作郑遨诗) 咏西施(一作郑遨诗) 读书台 题福唐观二首 金鼓洞 渡黄浦至平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风劲节 先睹为快 墒沟 四字头的字 攧扑不破 你贪我爱 卜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临渊羡鱼 衽席之嫌 包含队的词语有哪些 糊口度日 即里渐里 立字旁的字 包含寿的成语 巨宝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