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祝英台近 粟海绘扇面赋谢

《祝英台近 粟海绘扇面赋谢》

时间: 2025-05-03 21:37:20

诗句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武陵渡。

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7:20

原文展示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武陵渡。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白话文翻译

树木稀疏而浓密,近山远景交融在一起,仿佛全部都融入了天空。
人间的安宁之所,消散了野外的云雾。
山岩之腰悬挂着飞流的泉水,似乎听到清脆的水声,便让我想起了板桥和渔舟。
在武陵的渡口,应该有无数的桃花,遍布千山万水。
多事的先生,触动了我的游荡情绪。
依旧是那繁华的红尘,半帘的阳光下,我与你对坐品茗,闲聊无事。

注释

  • 树疏浓:树木稀疏与茂密,描绘自然景色。
  • 人境安庐:人间宁静的居所。
  • 飞泉:悬挂着的泉水,象征自然的清幽。
  • 武陵渡:指的是传说中的武陵源,桃花源的出处。
  • 多事先生:意指多才多艺的人,可能指代诗人自己。
  • 十丈红尘:形容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茗瓯:茶碗,指品茶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倾向于自然清新,情感细腻,善于描绘山水人情。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当时文人雅集、品茗谈心的生活方式相关,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开篇通过对树木和山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人境安庐”一语,传达出诗人对人间安宁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

接着,诗人通过“岩腰一挂飞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清新,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处的“飞泉”不仅是风景的描写,更是象征着诗人心灵中的清澈与纯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多事先生”的自称,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面对繁华红尘的思考与自省。“共君对茗瓯闲语”更是传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闲适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外在形式,还有深厚的内涵,表现了一种逃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树木的稀疏和浓密,山的远近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表达了人间的安宁,野外的云雾逐渐消散,象征着舒适与宁静。

  3.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描写悬挂在岩石腰间的泉水,飞流而下,清脆的水声让人想起了渔舟的悠闲生活。

  4. 武陵渡。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提到武陵渡和桃花源,暗示着理想中的桃花源,诗人渴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5.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自称为多事的先生,说明内心的思绪纷繁复杂,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游荡的情绪。

  6.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最后回归现实,尽管身处繁华红尘,但仍然可以与友人对坐品茶,享受闲聊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泉”比喻清澈的水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提高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生活的归宿,传达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繁华的红尘中,诗人渴望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生命与自然。
  • :代表稳重与永恒。
  • 飞泉:象征清澈与灵动。
  • 桃花:象征美好与理想生活。
  • 茗瓯:象征友情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中提到的“武陵渡”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理想的桃花源
    c) 忙碌的生活

  2. 诗人在诗中自称为“多事先生”,这说明他有什么感受? a) 心情愉快
    b) 思绪纷繁
    c) 对生活满意

  3. “树疏浓,山近远”这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风景的和谐
    c) 人的孤独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体现了对人情的依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

通过对《祝英台近 粟海绘扇面赋谢》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感受到那份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孙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其二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其二 即事三首 其一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其一 独归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十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十六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八 即事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字头的字 烟开头的成语 比字旁的字 减死 包含墟的词语有哪些 拉舌头 憨嬉 包含阋的词语有哪些 舍我复谁 毋字旁的字 临崖失马 血盆大口 手字旁的字 第三人 群枉之门 崩损 知鱼之乐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