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9:13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这首诗描绘了金城的繁华与民众的苦难。诗人看到盛大的歌舞,心中却感到无比愁苦。回想去年因旱灾而导致的粮食歉收,依稀只见枯土。急促的调度与繁忙的工作,似乎无处不在,但收获的希望却遥不可及。诗人在思考,乐国的未来何在?吃的粮食虽多,但却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呼喊苍天却得不到回应,感到无奈与悲哀。那些单衣的人究竟是谁?他们正在南方贩卖粮食。为了填饱肚子,辛苦奔波,真是难以忍受的苦啊。走在雁门道上,云雾深重,阻碍着前行的路,遇到的车马与牛人,都是艰辛的象征。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叔润,号雪窗,金朝诗人、文学家,因其作品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金朝末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诗人以个人的眼光观察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以诗人对金城繁华景象的观察为开篇,接着转入对民生困苦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展现出歌舞升平的表象,随后直面民众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照,揭示出社会的矛盾与不公。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还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质疑,显示出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忧虑,尤其是“人牛一何苦”一句,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苦难面前的无奈与挣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繁华转为哀伤,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值得反复咀嚼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揭示社会的矛盾与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人民生活状况的深切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元好问
C. 白居易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金城”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唐朝
B. 宋朝
C. 金朝
D. 明朝
“人牛一何苦”中的“人牛”指代的是?
A. 行商
B. 农民
C. 商贾
D. 士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元好问的这首诗更加强调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展现出社会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两者都通过个人的观察反映社会的悲惨景象,但元好问更侧重于对国家政策的质疑和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