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41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作者:元好问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收到朋友书信后,内心的慰藉与思念。诗人在明亮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感叹时光的流逝。明亮的月光下,高楼上喝酒的景象与人日节的梅花诗歌交相辉映。风光的变幻无常,儿女在青红之间经历着不同的时光。诗的最后,作者描绘了涧底的孤松,尽管历经寒冬,却依然坚韧挺立,耐心等待春天的到来。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愚溪,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抒情与写景。元好问的生活经历丰富,曾经历过金朝的衰落与南宋的兴盛,对两朝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晚年,正值岁月渐渐流逝之际,作者借书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书来聊得慰怀思”,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收到朋友来信的愉悦与内心的慰藉。接着“清镜平明见白髭”,则是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感慨,白发不仅是生理的象征,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通过对比喻的手法,诗人将美好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场景,展现了人日节的喜庆氛围,同时也渗透着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后两句“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则蕴含着诗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孤松在寒冬中仍然挺立,象征着面对困境的坚定态度。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个人的情感寄托,又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灵感受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展示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人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清镜平明见白髭”表达了什么情感?
“涧底孤松二千尺”中的“孤松”象征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不同背景下,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有着共通之处,但也各有特色。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