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2:50
原文展示:
履道会饮 邵雍 〔宋代〕
众人之所乐,所乐唯嚣尘。 吾友之所乐,所乐唯清芬。 清芬无鼓吹,直与太古邻。 太古者靡佗,和气常絪纭。 里閈旧情好,有才复有文。 过从一日乐,十月生阳春。 洛阳古神州,周公尝缕陈。 四时寒暑正,四方道里均。 代不乏英俊,号为多缙绅。 至于花与木,天下莫敢伦。 而逢此之景,而当此之辰。 而能开口笑,而世有几人。 清衷贯金石,剧谈惊鬼神。 天地为一指,富贵如浮云。 明时缓康济,白昼闲经纶。 莫如陪欢伯,又复对此君。 商於六百里,黄金四万斤。 不能买兹乐,自馀恶足论。 接上罒下离倒戴时,蟾蜍生海垠。 小车倒载时,出翁归天津。
白话文翻译:
众人所喜欢的,只是喧嚣的尘世。 我的朋友们所喜欢的,只是清新的芬芳。 清新的芬芳不需要鼓吹,直接与太古时代相邻。 太古时代没有其他,和气常常充盈。 邻里间旧情深厚,既有才华又有文采。 相聚一天便感到快乐,十月里仿佛生出了阳春。 洛阳是古老的神州,周公曾经详细陈述。 四季寒暑分明,四方道路平坦。 历代不乏英俊之士,号称多有缙绅。 至于花木,天下无人敢与之相比。 在这样的景色中,在这样的时刻。 能够开口笑,世上能有几人。 清正的心意贯穿金石,激烈的谈论惊动鬼神。 天地间一切皆为一指,富贵如同浮云。 明朗的时代缓和了康济,白昼里悠闲地经纶。 不如陪伴欢伯,再次面对这位君子。 商於之地六百里,黄金四万斤。 不能买到这样的快乐,其他的又何足道哉。 接上罒下离倒戴时,蟾蜍生于海滨。 小车倒载时,出翁归于天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履道会饮》是他在洛阳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洛阳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众人喜好喧嚣与自己喜好清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众人喜好喧嚣与自己喜好清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清芬无鼓吹,直与太古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认为清静的生活不需要外界的鼓吹,直接与太古时代相邻,充满了和气。诗中还通过对洛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代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众人喜好喧嚣与自己喜好清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通过对洛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代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清芬无鼓吹,直与太古邻”中的“清芬”象征什么? A. 清静的生活 B. 喧嚣的尘世 C. 清新的芬芳 D. 和气充盈的时代
诗中“天地为一指,富贵如浮云”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富贵的追求 B. 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时代的感慨
诗中“莫如陪欢伯,又复对此君”中的“欢伯”指什么? A. 酒 B. 友人 C. 故乡 D. 时代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