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日大理

《元日大理》

时间: 2025-04-27 02:22:30

诗句

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

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

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

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2:30

原文展示:

华马国里逢冬至,
点苍山下见新年。
饮冰嚼檗将谁诉,
断梗飞蓬自可怜。
洱水北来明似镜,
神州东望远如天。
明年此日知何处,
醉撚寒梅一泫然。

白话文翻译:

在华马国里恰逢冬至,
在点苍山下迎来了新年。
饮着冰水咀嚼着苦楝果,
无奈这断梗的飞蓬自是可怜。
洱水从北方流来,明亮得像一面镜子,
向东望神州,远如天边。
明年这一天我又身处何方,
醉酒中轻拈寒梅,泪水盈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华马国:指云南大理地区,历史上为“华马”地名。
  • 冬至:每年冬季的节气,象征着阳光的回归。
  • 点苍山:云南著名山脉,位于洱海西侧。
  • 饮冰嚼檗:饮用冰水,咀嚼苦楝果。
  • 飞蓬:指蒲公英等植物,寓意漂泊无依。
  • 洱水:指洱海,云南著名湖泊。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寒梅: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典故解析:

  • 冬至与新年: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象征着新年的开始,表达对新生的期盼。
  • 洱水:常被视为清流的象征,寓意清澈与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京,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作品见称,风格多描绘自然山水和个人情怀,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京在大理的生活中,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交织,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元日大理》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过去的追忆。开篇提到“华马国里逢冬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使读者迅速进入诗的氛围。冬至这一节气不仅是季节的转折点,更象征着生命的新生,诗人借此引出了新年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饮冰嚼檗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似乎在对生活中的苦涩进行反思。“断梗飞蓬自可怜”,这里用飞蓬的形象,隐喻自己生活的漂泊与无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描绘了大理洱海的美丽景色,水面如镜,清澈透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同时,“明年此日知何处”,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跃然纸上。最后一句“醉撚寒梅一泫然”,以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作为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马国里逢冬至:强调地域和时间的背景,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 点苍山下见新年:表明新年的来临,带来希望。
  • 饮冰嚼檗将谁诉: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暗示与他人无法倾诉的情感。
  • 断梗飞蓬自可怜:用飞蓬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表达孤寂和无奈。
  • 洱水北来明似镜:描绘自然之美,反映内心的宁静。
  • 神州东望远如天:展现对祖国的思念与远方的憧憬。
  • 明年此日知何处:引发对未来的思考,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醉撚寒梅一泫然:以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洱水北来明似镜”,将水比喻为镜子,表现出清澈的意象。
  • 拟人:将“飞蓬”赋予可怜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如“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新年的期待,表达了对孤独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马国:象征地域文化与历史背景。
  • 冬至:象征时间的转折与新生的开始。
  • 飞蓬:寓意漂泊与孤独,表现生命的无常。
  • 洱水:象征清澈与明亮,反映内心的宁静。
  • 寒梅: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马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云南大理
    • B. 四川
    • C. 广西
    • D. 湖南
  2. “饮冰嚼檗”中的“檗”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工具
  3.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李京的《元日大理》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描写。李京的作品更多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责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京诗集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娄东园雅集分韵得两字 武陵市舍 半泾 吴浦归帆 娄江馈饷 题赵承旨竹居图 和杨廉夫新居韵 乾隆十六年三月初三日迎銮献诗召试行宫谢恩恭纪 九曜石 其二 九曜石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保境安民 人强胜天 捉摸不定 干字旁的字 闷叹 牙结尾的成语 幾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枉笔 余下 负险不宾 龠字旁的字 卖公营私 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头出头没 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灾祥 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