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9:14
钦圣皇后挽辞二首 其二
作者: 晁补之
苍黄大策中先定,
汹涌奸言外独惊。
可但触山忧地坼,
只应鍊石见天成。
江湖自昔波涛远,
日月如今昼夜明。
尽作儿啼送文母,
不知箫鼓若为声。
这首诗描绘了皇后去世后的悲痛情感。诗中提到,在动荡的局势中,权谋和谣言让人感到恐慌,但或许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真正的光明。江湖的波涛早已远去,日月照耀着大地,白昼与黑夜交替进行。孩子们的啼哭声送别了母亲,不知那悠扬的箫鼓声又是为了什么。
作者介绍:晁补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皇后的去世之际,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哀悼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这首诗在悲痛的氛围中渗透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对政治局势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不安定的社会背景,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权谋和谣言的深刻洞察。诗中“可但触山忧地坼”一句,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着转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皇后去世的深切哀悼,孩子们的啼哭声更是加重了这种悲痛的氛围。
在结尾处,诗人以“箫鼓”作为意象,暗示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整个诗歌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情感的表达。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失去的哀悼,更是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失去亲人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江湖自昔波涛远”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不知箫鼓若为声”中“箫鼓”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