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5:38
秋日闲居
作者: 陈德正 〔清代〕
负郭无旧业,依布才数椽。
衣食苦不给,藜藿充朝餐。
敝裘行复被,野外气早寒。
萧条守环堵,蓬扉昼常关。
人生分有定,随在皆可安。
此心既无累,俯仰俱宽然。
闲居玩物化,生意盎目前。
适然意有会,兴至遂忘言。
万物性各得,吾心别有天。
逍遥人间世,聊用穷岁年。
在城郊没有祖业,依靠几间简陋的房子生活。
衣食艰难得不到保障,野菜和藜蒿充当早饭。
破旧的衣裳行走在外,野外的气候已经渐渐寒冷。
萧条的环境守着这堵墙,蓬松的门白天常常紧闭。
人生的境遇各有定数,随遇而安皆可安心。
这颗心既没有负担,低头仰望皆是宽然。
闲居之中玩味万物,生活的生意盎然可见。
偶尔的灵感会涌现,兴致来了便忘记言语。
万物各有其性,我的心却另有一片天空。
在这人间的世界里,悠闲地度过每一年。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在思想表达上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随遇而安、心境平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陈德正,清代诗人,生于贫苦家庭,终生从事诗词创作,风格朴实自然,常以闲居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文化生活丰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秋日闲居》是陈德正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在艰难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描绘了作者生活的简陋和物质的匮乏,这种表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朴素的真实感。接着,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冷清和闭塞的环境,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但又自得其乐的态度。诗的中段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生境遇的不可控性以及随遇而安的智慧,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显珍贵。最后,诗人以一种洒脱的心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一种对平凡闲居生活的赞美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提倡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人陈德正生活在哪里?
诗中提到的“藜藿”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人生的境遇如何?
答案: 1. B; 2. B; 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秋日闲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