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潼关

《过潼关》

时间: 2025-05-02 12:16:50

诗句

秦关百二重,沃野横千里。

一经穿诘屈,险窄不容轨。

太华与首阳,两崖并雄峙。

黄河走中间,神龙掉其尾。

凿幽开门户,设险良为此。

乾坤兹奥区,壮哉山河美!

缅想嬴秦初,吞噬奋长觜。

六合混一家,殽函正东启。

兴亡不一姓,城郭今犹是。

衰柳带行人,颓阳没残垒。

立马重徘徊,苍苍暮烟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50

原文展示

《过潼关》 作者: 陈德正 〔清代〕

秦关百二重,沃野横千里。
一经穿诘屈,险窄不容轨。
太华与首阳,两崖并雄峙。
黄河走中间,神龙掉其尾。
凿幽开门户,设险良为此。
乾坤兹奥区,壮哉山河美!
缅想嬴秦初,吞噬奋长觜。
六合混一家,殽函正东启。
兴亡不一姓,城郭今犹是。
衰柳带行人,颓阳没残垒。
立马重徘徊,苍苍暮烟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雄伟壮丽,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秦关重重叠叠,肥沃的土地横跨千里。一旦进入,这里险峻狭窄,无法通行。太华山和首阳山,两座山峰巍峨对峙,黄河在中间奔流,像神龙摇动着尾巴。开凿的山道成为通往幽深之处的门户,险要的地形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利用。这里是天地的奥秘所在,山河的美丽令人赞叹!我缅怀嬴秦时期,那个吞并四方的强劲势力。六合为一家,通往东边的殽函开启了新的征程。兴亡并非由同一姓氏决定,城郭至今依然存在。衰败的柳树映衬着行人,夕阳西下映照着残垒。我骑马驻足徘徊,远处升起了苍苍的暮烟。

注释

  • 秦关:指潼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 沃野:肥沃的土地。
  • 穿诘屈:穿行曲折。
  • 太华与首阳:两座著名的山峰。
  • 神龙掉其尾:形容黄河曲折流淌的样子。
  • 凿幽:开凿幽深的山道。
  • 嬴秦:指秦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德正,清代诗人,生于盛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诗风严谨,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对潼关这一地理位置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潼关》是一首描写潼关壮丽景色的古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哲理的思考。开篇以“秦关百二重”引入,展现了潼关的重重险阻与壮美的自然景观,既有对地理的细致描写,也隐含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描写中,太华与首阳两崖的并立,黄河的蜿蜒流淌,形象地展现了潼关的险峻与美丽。

诗中“兴亡不一姓,城郭今犹是”一句,通过历史的兴亡感叹,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衰柳带行人,颓阳没残垒”描绘了孤独的行旅者和夕阳西下的场景,渗透出一种苍凉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感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秦关百二重”:指潼关的险要重重,地势复杂。
    • “沃野横千里”:描绘潼关周围土地的肥沃。
    • “一经穿诘屈”:进入潼关后,路途曲折。
    • “太华与首阳”:两座山的雄伟对峙。
    • “黄河走中间”:黄河在两山之间流淌。
    • “凿幽开门户”:形容开凿山道通往幽深之处。
    • “壮哉山河美!”:赞叹这片山河的壮丽。
    • “缅想嬴秦初”:怀念秦朝的强盛。
    • “兴亡不一姓”:历史的兴亡与姓氏无关。
    • “衰柳带行人”:描绘衰败的景象与行人。
    • “苍苍暮烟起”:结尾引发对未来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神龙掉其尾”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曲折。
    • 对仗:如“太华与首阳,两崖并雄峙”具有对称美。
    • 拟人:“衰柳带行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潼关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历史的兴亡与自然之美的结合,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深思与对现实的感叹。

意象分析

  • 秦关:象征着历史的关隘与变迁。
  • 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文化。
  • 太华与首阳: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伟大。
  • 衰柳:代表着衰败与无奈,映衬历史的兴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华与首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两座山
    • B. 两条河
    • C. 两个城市
  2. “兴亡不一姓”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历史的兴亡与姓氏有关
    • B. 历史的兴亡与姓氏无关
    • C. 兴亡只与王朝有关
  3. 诗中使用的比喻是:

    • A. “苍苍暮烟起”
    • B. “神龙掉其尾”
    • C. “衰柳带行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孤独感;而陈德正的《过潼关》则更强调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德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点尽苍苔色欲空 鹧鸪天·读碧城乐府 鹧鸪天·玉座临轩宴近臣 鹧鸪天 其三 春感 鹧鸪天四首 其四 鹧鸪天 西楼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弱管轻丝 雨零星乱 鹿字旁的字 攀高谒贵 宝盖头的字 坦荡如砥 龜字旁的字 盘根问底 鬼神不测 看家戏 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纵使 飞江 包含闵的词语有哪些 为德不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