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43
尚书省门吟
作者:祖咏 〔唐代〕
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
这首诗描绘了日暮时分,祖侯在尚书省门前吟唱,周围的竹子和柏树都因干旱而枯死的场景,表达了对环境变化的感慨。
祖咏(650年-730年),字宗明,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陕西省,因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田园景色和咏怀抒情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引人深思。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如环境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枯竭,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尚书省门吟》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富有情感的场景。日暮时分,祖侯在省门吟唱,形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画面。诗中“竹柏皆枯死”一语,虽简单却深刻,传递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无奈和忧虑。竹子和柏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长寿,然而在这里却枯死,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叹息。
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带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日暮象征着希望的消逝,竹柏的枯死则暗示了理想的破灭。全诗虽然短小,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对社会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失落,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竹柏皆枯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祖咏在诗中吟唱的时间是?
诗中提到的“戴帽子”指代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