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27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在这个无人到访的兰若(寺庙)里,真正的高僧出现在这里的机会少之又少。
苔藓侵蚀了行道的席子,云雾湿透了禅修的衣服。
山涧的老鼠在香案上游走,山中的蝉鸣噪扰着竹门。
世间的繁华久未见,宁愿在此暂时忘却归途。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通过描绘寂静的寺庙环境,传达了禅宗的思想,表现了对尘世繁华的淡泊。
祖咏,唐代诗人,字德麟,号白云居士,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清净寂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题远公经台》通过描绘一个无人到访的寺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和禅宗思想的敬仰。诗中用“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环境,隐喻真正的智慧和修行在现代社会中愈加稀缺。接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描绘了自然的侵蚀,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忧伤。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中,涧鼠与山蝉的描写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细腻。最后两句“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则是诗人对尘世的思考与选择,表达了他宁愿在这种清净的环境中暂时忘却归途的愿望,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表明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展现了禅宗思想中重视内心修行的深刻内涵。
诗中提到的“兰若”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寺庙
B) 学校
C) 家庭
D) 市场
诗人选择在“世间长不见”的环境中是否有特别的理由?
A) 忘却烦恼
B) 寻找朋友
C) 追寻财富
D) 旅游休闲
“苔侵行道席”中的“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昆虫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隐居的境界,两者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强调山水的壮丽,而祖咏则注重内心的沉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