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3:06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祖咏 〔唐代〕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
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
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
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
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在秋天听到好鸟的鸣叫,惊醒了我在帘子后的沉思。
我不由得想到那遥远的明月,鸟儿的鸣叫已是迟来的时光。
迁徙的高鸟确实可以早点飞走,为什么这离开山谷的时机却迟迟未到呢?
回头看自己的身影,心中感到无以为对,思念群鸟而心中空虚。
凄凉的时光将要过去,燕子也将离去,显得如此萧索。
我留心倾听那未完的曲调,却愈加让心中感到悲伤。
飞得高远的鸟儿,凭借力量而与天空相伴,巧妙的歌声随性而发。
反复的鸣叫让我感到宁静,时而断断续续,仿佛被遗忘。
繁花似锦的上林路,霜已悄然落在汝河的岸边。
且让我们长久地在风中翱翔,乘着春天自有归期。
祖咏(约750年-约830年),字子文,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作品多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大约是在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百舌鸟的鸣叫,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全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鸟鸣,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通过“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引入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场景,突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接着,诗人引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惆怅与思考。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一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拘束的无奈,似乎在探讨鸟儿为何不早早离开,而人亦应思考何时才能摆脱束缚。后文中“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则反映了人对群体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索和燕子即将离去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伤。“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惋惜。
最后,诗以“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结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暗示着未来的希望与自由的追求。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通过描绘鸟儿的鸣叫与迁徙,诗人反映了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受,最终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诗人在思考什么?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中的“翮”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