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2: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2:34
赋雪十韵
作者:吴融 〔唐代〕
雨冻轻轻下,风干淅淅吹。
喜胜花发处,惊似客来时。
河静胶行棹,岩空响折枝。
终无鹧鸪识,先有鶺鴒知。
马势晨争急,雕声晚更饥。
替霜严柏署,藏月上龙墀。
百尺楼堪倚,千钱酒要追。
朝归紫阁早,漏出建章迟。
腊候何曾爽,春工是所资。
遥知故溪柳,排比万条丝。
细雨轻轻地落下,寒风轻轻地吹拂。
比起花开的时节更让人欢喜,宛如有客人来访。
河面静谧,划船的桨声轻轻荡漾,山岩空旷,折枝的声音清脆响亮。
终究没有鹧鸪识得此情,先有黄鹂鸟知晓。
马儿在晨光中争先恐后,雕鸮在黄昏时更显饥饿。
替霜严寒的柏树遮挡,藏月的影子在龙门阶上。
百尺高楼可以倚靠,千金美酒更要追求。
早晨回到紫阁,漏壶中的水却比建章宫还要迟。
腊月的天气何曾有过温暖,春天的农作物才是所依赖的。
远远地知道故乡溪边的柳树,排成万条丝线般的景象。
作者介绍:吴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五言诗和乐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象,融合了寒冷与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希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赋雪十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冬日的景象,诗人在开篇就用“雨冻轻轻下,风干淅淅吹”描绘了冬日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喜胜花发处,惊似客来时”,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诗中的意象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如划船的桨声和折枝的声音),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在后半部分,诗人又提到马和雕的急切,象征着生命的渴望与竞争。通过描绘高楼与美酒,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两句“腊候何曾爽,春工是所资”则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严冬的无奈,充满了对生机的希冀。
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境深远,既有对冬雪的描写,又蕴含着对春天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喜胜花发处”用比喻强调春天的美好;“藏月上龙墀”则是拟人化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冬天的描绘与对春天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赋雪十韵》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融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河静胶行棹”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动感
B. 宁静
C. 热闹
D. 美丽
“腊候何曾爽”中“腊候”指的是什么?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赋雪十韵》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