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10:07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作者:李颀 〔唐代〕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
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
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古人早已不再可见,哪位行人曾经经过这高大的树木呢?
首阳山显得孤寂,空中的白云依然漫天飘浮。
苍翠的苔藓归于大地的骨骸,白头老者在此吟唱采薇的歌谣。
生死交代,毫无怨恨,那成就仁德的人又该如何呢?
我来到这遗留的庙宇,时节正微微清和。
夕阳映照着山中的鬼魂,回风轻拂女萝。
石崖向西豁然开朗,引领我眺望黄河。
千里之外一只飞鸟,孤独的光影映照着东逝的波涛。
我驱车行驶在层层城路上,惆怅地望着这片岩石。
作者介绍:李颀,唐代诗人,字延之,号惭愧,生于江南,早逝于贞观年间。李颀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颀游历首阳山时,意在缅怀历史人物夷齐,表现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沉醉。
诗中李颀通过描绘首阳山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通过对古人和树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接着“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进一步突显出山的孤寂与白云的飘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以苍苔、皓首等意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元,情感上真挚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落日吊山鬼”用拟人的方式来描绘夕阳,表现出自然界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夷齐庙”是为了祭祀谁?
A. 诸葛亮
B. 夷齐
C. 孔子
D. 屈原
“落日吊山鬼”中的“山鬼”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灵魂
B. 山的鬼怪
C. 山的传说
D. 山的阴影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