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烛影摇红 上元

《烛影摇红 上元》

时间: 2025-05-10 04:24:37

诗句

薄醉垂鞭,宝坊才转疑飞坠。

一年明月打头圆,望处浑如水。

便有鱼龙成队,更多少、王侯邸第。

白头犹说,天上霓裳,旧时风味。

谁耐闲行,紫骝可也如人意。

归来孤馆踏歌声,远听心还碎。

往事姮娥应记。

遍灯月、阑珊影里。

而今谁问,南国春寒,个人憔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4:37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上元
作者: 严绳孙 〔清代〕

薄醉垂鞭,宝坊才转疑飞坠。
一年明月打头圆,望处浑如水。
便有鱼龙成队,更多少王侯邸第。
白头犹说,天上霓裳,旧时风味。
谁耐闲行,紫骝可也如人意。
归来孤馆踏歌声,远听心还碎。
往事姮娥应记,遍灯月阑珊影里。
而今谁问,南国春寒,个人憔悴。


白话文翻译:

在微醺的状态下,我轻垂马鞭,刚刚离开宝坊,恍惚间以为自己要坠落。
一年一度的明月已经圆了,远望去就像是水面一般平静。
此时正是鱼龙成群的盛宴,想必还有多少王侯的府邸在此时热闹。
白发苍苍的人仍旧谈论天上的霓裳,仿佛旧时的风味依然存在。
谁能耐得住这样的闲逛呢,紫色骏马也如人意般轻松。
归来时在孤独的馆舍中传来歌声,远远听去心中仍然感到撕裂。
往事中的嫦娥可能还记得,那灯火阑珊的影子中曾经的情景。
而如今又有谁会问,南国的春天寒冷,个人的容颜却愈发憔悴。


注释:

  • 薄醉: 微微醉意。
  • 宝坊: 指的是灯会或者是龙舟竞赛的场所。
  • 鱼龙成队: 鲜明的形象,喻指盛大的场面。
  • 天上霓裳: 指的是神话中的仙女衣裳,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 紫骝: 色泽鲜艳的马,象征着自由与潇洒。
  • 姮娥: 嫦娥,月亮女神,传说中的美丽女子。
  • 阑珊影里: 指灯火阑珊的地方,表示温馨和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绳孙,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工诗词,尤以描写月夜、节令及人事见长。他的诗风细腻,情感深邃,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 上元》创作于元宵佳节之际,正值家人团聚、灯火辉煌的时刻。诗中描写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在欢庆中的感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上元》是一首极具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元宵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描绘了微醉的状态,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幻梦之中。接着,诗人用“宝坊”“鱼龙成队”等词汇,描绘出元宵节期间的热闹景象,展现了盛大的节日气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逐渐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尤其是在“归来孤馆踏歌声”一句中,孤馆与踏歌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孤寂。最后,诗人以“而今谁问,南国春寒,个人憔悴”来结束,表现出一种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令人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

整首诗在构思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作既有节日的欢愉,又有个人的感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醉垂鞭: 表现诗人微醺的状态,暗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宝坊才转疑飞坠: 描绘出对周围环境的迷惘与恍惚,增加了诗的梦幻感。
  • 一年明月打头圆: 明月象征团圆,暗示节日的到来。
  • 望处浑如水: 远处的景象如水般平静,反映诗人内心的沉静。
  • 便有鱼龙成队: 代表节日的热闹与欢庆,形象生动。
  • 白头犹说,天上霓裳: 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谁耐闲行,紫骝可也如人意: 诗人对自由与欢乐的向往,但又感到无奈。
  • 归来孤馆踏歌声: 孤独的归来与欢快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
  • 往事姮娥应记: 嫦娥的意象呼应了月亮,象征着美好与往事的回忆。
  • 而今谁问,南国春寒,个人憔悴: 结尾以个人的惆怅收束,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 “明月打头圆”比喻团圆的美好。
  • 拟人: “远听心还碎”,将心情拟人化,增添感情的深度。
  • 对仗: 如“白头犹说,天上霓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节日欢愉的向往与对个人孤独感的深刻反思,折射出人在热闹背后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明月: 象征团圆与美好,常常与节日联系在一起。
  • 鱼龙: 代表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
  • 嫦娥: 月亮女神,象征着美丽与遥远的记忆。
  • 紫骝: 象征自由与潇洒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鱼龙成队”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热闹的场面
    • B. 平静的湖面
    • C. 个人的孤独
    • D. 家庭团圆
  2. 诗人提到的“姮娥”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
    • B. 月亮
    • C. 美好往事
    • D. 自由
  3. 诗中“而今谁问,南国春寒”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描述了春夜的美丽与思乡之情,情感深邃。
  • 《月夜忆舍弟》(杜甫): 通过月夜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严绳孙《烛影摇红 上元》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两首诗都以月亮为意象,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严绳孙更强调个人孤独的感受,而张若虚则更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感的交汇。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于相似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秋怀 其四 偶成 挽吴孟思 秋夜偶成六首 其五 山水图 耕读轩 山中杂兴 其十 素梅 二二 送圭玉冈 秋兴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瞋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有洛 秕敝 一心同体 卜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义不容辞 前筹 頁字旁的字 核夺 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形万状 亡国之臣 尸字头的字 天眚 除暴安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