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7:18
烛影摇红 甲寅除夕
作者: 况周颐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
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
往事思量莫再。
隔朦胧金炉翠霭。
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
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
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
梦里风云万态。
作兰夜笙歌一派。
此时情味,减了年时,东阳腰带。
问梅花的消息,早春的气息在寒冷中悄然来临。
小窗内,儿女们围坐在一起,幽幽的怨恨又能向谁倾诉?
往事的思绪不要再去追忆。
隔着朦胧的金炉和翠烟,
为谁的诗句,苦恨在岁月中消磨,年复一年春天依然。
美酒犹如屠苏,举杯之间愁苦如海。
椒红的花和柏绿的树依旧如昔,谁又能想到容颜已改?
梦中风云变幻,
在兰香夜里笙歌一片。
此时的情感与往年相比,已然淡薄,东阳的腰带已不再紧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况周颐(1848-1927),清末民初的诗人、书法家,字仲明,号雪坡,擅长诗词,深受文人推崇。他的诗风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甲寅年除夕,正值新旧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梅花与团聚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交织。
《烛影摇红 甲寅除夕》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诗中通过“问讯梅花”引出早春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小窗内的团聚不仅是节日的欢愉,更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怨恨和无奈。
“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一句,将饮酒与愁苦相连,强调了人生中愁苦的不可避免。诗中提到的“椒红柏绿”则是对生活常态的描绘,虽说外在环境未曾改变,但人们的内心和状态却已不同,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蕴深长,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如“梦里风云万态”和“兰夜笙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与普遍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在节日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的团聚与个人的思考,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化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问讯梅花”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冬天
C. 秋天
D. 夏天
“鬯好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酒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伤感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进酒》(李白)与《烛影摇红》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的饮酒作乐,而况周颐则在团聚中表现出对往事的惆怅。
《春望》(杜甫)则在战乱背景下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