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9:59
减字木兰花 题寄庵词卷二首 其一
作者: 沈尹默 〔清代〕
蘋花桥畔。可奈垂杨鸦噪晚。却话巴山。听雨焚香未是閒。生花笔在。老玄声名犹可爱。长住吴城。从古词人最有情。
在蘋花桥边,垂柳摇曳,晚霞中乌鸦叫喧。我们谈论着巴山,听着雨声,焚香的气息未曾觉得闲暇。生花的笔在手,老玄的声名依旧令人喜爱。长久生活在吴城,古往今来,词人们都充满了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尹默(1883-1971),字子默,号尹默,晚号萍水,清末民初诗人和书法家,风格独特,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沈尹默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清新典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文人情怀的深刻理解。开篇的“蘋花桥畔”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风景如画的环境,垂杨和乌鸦的描写更增添了几分恬静与幽怨。诗人在这个宁静的黄昏时刻,和友人畅谈,回忆起巴山的美好,听着雨声,焚香而坐,似乎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生花笔在”一句,既表明了诗人的文人身份,也暗示着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而“老玄声名犹可爱”则透露出对前辈文人的尊敬与仰慕,表明了传统文化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沉思,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通过简单的字句,沈尹默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人情怀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巴山”指的是哪个地区?
“生花笔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老玄”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