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10
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
苏轼 〔宋代〕
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
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松荒三径思元亮,草合平池忆惠连。
白发归心凭说与,古来谁似两疏贤。
中山的保塞边境偏僻荒凉, 而我在这里安静地生活已经快百年了。
回头想想我这人愚笨,竟然分竹子为你做使者,和你谈笑之间用蒲鞭指挥。
在松林荒凉的小径上,常常思念元亮(诸葛亮),
在平静的池塘边,时常想起惠连(王羲之)。
我白发苍苍,心中归乡的念头无从诉说,
古往今来,谁能像两位疏贤一样高洁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作品影响深远而被誉为“诗中之龙”。他在文学创作上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苏轼被贬至中山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在与友人李端叔的交往中,苏轼感慨良多,写下此诗以寄托情感。
这首诗呈现了苏轼对身处偏远地区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描绘了中山保塞的边境环境,显示出一种孤独与清幽的氛围,反映了他在艰苦的官场生涯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接下来,诗人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愚笨,似乎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又通过松荒三径和草合平池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思念与敬仰。诗的最后,白发归心的情愫流露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表现了人到晚年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清丽优美,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苏轼的文人气质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思念与归属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中流露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与文人风范。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 诸葛亮
B. 王羲之
C. 李白
D. 杜甫
“白发归心”指的是: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分竹使”是指什么?
A. 竹子做的乐器
B. 竹子做的使者
C. 竹子做的房屋
D. 竹子做的工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