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21:24
和王季安作
作者: 王琪 〔清代〕
僻处因耽道,读书获我心。
为嫌牵俗累,不厌入山深。
野趣聊荒遁,才名岂陆沈。
圣朝思梦卜,终忍卧园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身处偏僻之地,因沉迷于道理和读书而感到心灵的满足。他厌倦了世俗的牵累,因此不觉得进入深山是苦涩的。虽然身处荒野,但这种野趣使他得以逃避尘世的困扰,才华和名声又岂能在世俗中淹没呢?在这个圣明的朝代,他虽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最终还是决定卧于园林之中,享受宁静的生活。
王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隐逸生活的推崇,以及对名利的厌倦。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文人开始寻求宁静的生活方式,逃避复杂的官场和世俗纷争。
王琪的《和王季安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以“僻处因耽道”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隐逸的原因,显示出他对道理的热爱与专注。诗中的“读书获我心”更是强调了知识的力量,表明在偏僻的地方,读书使他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接着,诗人以“为嫌牵俗累”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不厌倦深入深山,反而觉得这样的选择是高尚的、值得追求的。通过“野趣聊荒遁”,诗人将隐居生活描述得充满自然的乐趣,显示出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最后,诗人在“圣朝思梦卜”中提到对未来的憧憬,尽管他有志于追求更高的理想与成就,但最终选择了“卧园林”的宁静生活,表现出一种对内心自我的回归与满足。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整首诗通过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内心宁静的向往,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安宁,而非世俗的成就。
诗人选择隐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诗中“野趣聊荒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圣朝”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