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01:46
木兰花令
作者:苏轼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
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瓜头绿染山光嫩。弄色金桃新傅粉。
日高慵卷水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这段时间我没有收到春天的消息,直到一个晚上的柔和春风来驱散了我的忧愁。
薄薄的红绡衣在秋天的寒意中显得清冷,绿绮的乐声在梅雨的洗礼下更显柔美。
瓜头色的绿意让山光显得嫩绿,金桃的新粉色映衬得更加娇艳。
正午的阳光懒散地照在水晶帘上,依然让人感到春天的酒香和红玉的醉意。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词可能作于春季,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词中对春色的描绘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苏轼的《木兰花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的“经旬未识东君信”,即刻呈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透露出一种渴望与焦虑。而“薰风来解愠”则是春风的温柔抚慰,让人感到一种心理上的释怀与安宁。诗中通过对衣物、乐声、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红绡衣薄麦秋寒”,让人感受到春天虽来,但秋寒依旧的矛盾情感。接着,诗中一系列的意象如“瓜头绿染”、“弄色金桃”,描绘出如画的春色,展现出自然的鲜活与人间的美好。结尾处的“犹带春醪红玉困”,则是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一种隐隐的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体上,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气息,令人沉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测试:
“东君”在诗中指的是哪个季节?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薰风来解愠”中“解愠”是什么意思?
A. 让人快乐
B. 释放烦恼
C. 增加忧愁
D. 让人困惑
诗中描绘的“金桃”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美丽
C. 春天的希望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