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45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甯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我听说君子总是遵循常道,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不改变自己的节度。
我平生追求山水之趣,发散衣袖,随意自在。
即使车子翻倒,生活遭遇困境,我又何必畏惧呢?
腰间忘记系带,脚上也忘记穿鞋,
根本不觉得有我在,帽子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流水不必拘束,浮云暂时停留。
我随风飘荡,既不是离去也不是追求。
我头戴明月,佩戴宝石,
不以缨带相系,不以簪子装饰。
歌唱诗作宁可选择,请来饮酒相伴。
惩罚这些陋劣的人,让他们去放牧小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的困顿与内心的豁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描绘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命运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龙山补亡》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从容与洒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诗中提到“君子”的理想形象,表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对常理的坚持。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诗人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这种态度在“腰适忘带,足适忘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显示出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流水与浮云的意象,传达了他对生活无常的理解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最后几句以饮酒作结,既是对世俗的调侃,也是对自我放逐的宣言,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有生活的真实体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自由与宁静。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强调在困境中保持自我,超越物质,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真谛。
诗中的“君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腰适忘带,足适忘屦”表达了什么?
诗歌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答案:
苏轼与李白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李白在《将进酒》中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而苏轼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沉思展现了内心的洒脱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