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山中步虚声

《闻山中步虚声》

时间: 2025-05-07 17:20:04

诗句

何人步虚南峰顶,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误飘数声落尘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0:04

原文展示:

闻山中步虚声
何人步虚南峰顶,
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
误飘数声落尘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是谁在南峰顶上踏步而行?
那鹤声在九天之上,伴着霜月显得格外清冷。
偶尔的仙音随东风飘来,
却误入凡尘,只留下几声余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步虚:在空中踏步,有一种轻盈的感觉。
  • 鹤唳:鹤的叫声,意指高远和清冷。
  • 九天:指天空的极高之处。
  • 霜月:指寒冷的月亮,形容冬天的景象。
  • 仙词:仙人的歌曲或言辞,富有灵性和诗意。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尘境:凡尘之地,与仙境相对。

典故解析:
“鹤唳九天”常用来形容高远、清冷的境界,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高洁理想相呼应。仙词与东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86年-约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的鼎盛时期。施肩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景抒情,通过对山中步虚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冷而富有韵味的山水画。首句“何人步虚南峰顶”引出一个神秘的形象,仿佛有人在山巅轻盈行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鹤唳九天霜月冷”,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冷峻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诗中“仙词偶逐东风来”,则通过东风的引导,使得仙音更显得飘渺,而“误飘数声落尘境”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仙音在尘世中变得微弱而模糊,令人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步虚南峰顶:疑问句,暗示在南峰顶上有神秘的存在,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氛围。
  • 鹤唳九天霜月冷:鹤的叫声在高空回荡,强调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
  • 仙词偶逐东风来:仙人的言辞随风而来,给人以灵动之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误飘数声落尘境:仙音最终落入凡尘,象征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的叫声与仙音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面临的现实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峰:象征高远与超脱。
  • :代表高洁、孤独与长寿。
  • 霜月:意指寒冷与清冷的情感。
  • 仙词: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人步虚南峰顶”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描述山景
    B) 提问神秘人物
    C) 表达孤独感

  2. “霜月冷”中“霜”字的意思是?
    A) 温暖
    B) 寒冷
    C) 迷雾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C) 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闻山中步虚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水意境,但施肩吾更强调了超脱与孤独,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施肩吾集》

相关查询

点绛唇 极乐寺 点绛唇 点绛唇 樱桃小鸟 点绛唇 人日 点绛唇 点绛唇 久不得嘉定诸姊妹信,词以讯之 点绛唇 木芙蓉 点绛唇 其一 丙子夏日村墅 点绛唇 新月 点绛唇·数朵芙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字旁的字 悉心戮力 托灵 巳字旁的字 包含龉的词语有哪些 铁券丹书 撒娇撒痴 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分水 节署 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室金匮 北回归线 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甘心为伍 瓶啤 鼠字旁的字 包含誓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