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0:04
闻山中步虚声
何人步虚南峰顶,
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
误飘数声落尘境。
全诗翻译:
是谁在南峰顶上踏步而行?
那鹤声在九天之上,伴着霜月显得格外清冷。
偶尔的仙音随东风飘来,
却误入凡尘,只留下几声余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鹤唳九天”常用来形容高远、清冷的境界,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高洁理想相呼应。仙词与东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86年-约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的鼎盛时期。施肩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景抒情,通过对山中步虚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冷而富有韵味的山水画。首句“何人步虚南峰顶”引出一个神秘的形象,仿佛有人在山巅轻盈行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鹤唳九天霜月冷”,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冷峻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诗中“仙词偶逐东风来”,则通过东风的引导,使得仙音更显得飘渺,而“误飘数声落尘境”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仙音在尘世中变得微弱而模糊,令人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令人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面临的现实困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何人步虚南峰顶”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描述山景
B) 提问神秘人物
C) 表达孤独感
“霜月冷”中“霜”字的意思是?
A) 温暖
B) 寒冷
C) 迷雾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C) 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闻山中步虚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水意境,但施肩吾更强调了超脱与孤独,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