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乡子 其五 闺情

《南乡子 其五 闺情》

时间: 2025-05-07 10:01:31

诗句

归棹隐孤舟。

水带离声入梦流。

锦字织成添别恨,悠悠。

笑摘青梅叫阿侯。

红烛乍迎秋。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正来衔小苑,高楼。

莫向银台半夜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1:31

原文展示:

归棹隐孤舟。水带离声入梦流。锦字织成添别恨,悠悠。笑摘青梅叫阿侯。红烛乍迎秋。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正来衔小苑,高楼。莫向银台半夜游。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小船悄然停靠在孤舟旁,水波带着离别的声音,流入了我的梦中。用锦绣的字句编织成的离别之恨,悠悠难忘。笑着摘下青梅,呼唤着阿侯。红烛刚刚迎来秋天,风景凄凉,雨水刚刚收敛。山色正好映衬着小园中的高楼,切莫在银台上半夜游玩。

注释:

  • 归棹:归来的船桨,表示归来。
  • 隐孤舟:隐藏的孤舟,象征孤独。
  • 水带离声:水波带来的离别之声,表现对分别的感伤。
  • 锦字:用华丽的字句,指情感的表达。
  • 阿侯:昵称,可能指爱人或朋友。
  • 红烛:象征温暖和柔情,迎接秋天。
  • 风物凄凄:自然景物凄凉,增强了离愁别绪。
  • 银台:象征夜晚游玩的地方,暗示风险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他的诗歌风格细腻,常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情感纠葛,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忧伤。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其五 闺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头“归棹隐孤舟”,以孤舟作为意象,表达出一种孤独的状态,而“水带离声入梦流”则通过水的流动声,渲染出离别的情绪,声音的流淌仿佛让人无法逃避梦中的忧愁。

接下来的“锦字织成添别恨”,用华丽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别恨,展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与情感的深邃。“笑摘青梅叫阿侯”,在离愁中又带有一丝轻松,表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

中间的“红烛乍迎秋”,用红烛的光芒映衬出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而“风物凄凄宿雨收”则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凄凉,恰好与内心的情感形成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最后的“莫向银台半夜游”,则是一种警示,暗示夜晚的游玩可能会带来不安与迷惘,突显了内心的无奈与对安宁的渴望。

整首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棹隐孤舟:归来的船划过,隐约可见孤独的小舟,开头即设定了孤独的基调。
  2. 水带离声入梦流:水波带来的离别声,流入梦中,暗示梦境中难以摆脱的思念。
  3. 锦字织成添别恨:华丽的文字编织成离别的恨,强调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4. 悠悠:表达了那份情感的绵长与不绝。
  5. 笑摘青梅叫阿侯:在离愁中展现一丝轻快,表达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6. 红烛乍迎秋:红烛的光辉照亮秋天,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7. 风物凄凄宿雨收:自然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忧伤相呼应。
  8. 山色正来衔小苑,高楼:山色与小园相映,展现出和谐美好的一面。
  9. 莫向银台半夜游:提醒夜晚的游玩可能带来的不安,暗示内心的不安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带离声”比喻离别的声音,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红烛乍迎秋”,赋予物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归棹隐孤舟,水带离声入梦流”,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愁别绪,展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与思念。
  • 青梅:代表纯真与美好回忆。
  • 红烛:象征温暖与希望。
  • 山色:自然的美好,反映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带离声”意指什么? a) 水声如梦
    b) 离别的声音
    c) 流动的水流

  2. “莫向银台半夜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夜晚游玩的向往
    b) 对夜晚的不安
    c) 对夜晚的厌恶

  3. 诗中“笑摘青梅”体现了哪种情感? a) 悲伤
    b) 幸福的回忆
    c) 忧愁

答案:

  1. b) 离别的声音
  2. b) 对夜晚的不安
  3. b) 幸福的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离愁与思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刻画情感细腻,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元恺和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描绘了孤独与离愁,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写,后者则更加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作品解析》
  • 《中华古典诗词大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示校员及诸生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拆屋行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壮别 志未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按步就班 肉试 提土旁的字 吊儿浪荡 短寿促命 缶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吃大锅饭 休光 包含挑的词语有哪些 地广民众 包含抖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一日难再晨 四季 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杳尔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