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35
琵琶仙 江上早春感事别于晦岩
作者:郑文焯
头白渔郎,问重见洞里桃花何世。
流水休恋桃源,蓬莱正尘起。
凝望眼金扃玉阙,渐销尽海东云气。
犯斗槎回,支机石老,题恨无地。
又还念辽鹤归来,奈乡梦重重渺难寄。
愁向十洲屏画,说沧桑馀事。
残篴外西江落月,见故宫洗面清泪。
谩倚烟柳津桥,杜鹃声里。
一位头发花白的渔夫,问我再次见到洞里的桃花是什么时候。
流水不再眷恋桃源,蓬莱仙境似乎又在尘世纷扰中升起。
我凝视着金色的门扉和玉色的阙楼,渐渐消散的海东云气。
犯了斗星的航船回转,支撑船机的老石头,留下的遗恨无处可题。
又想起辽阔的白鹤归来,奈何乡梦重重,如此渺茫难以寄托。
愁绪向十洲的屏风画,诉说着沧桑的往事。
残留的船只停泊在西江,落月映照着我在故宫中洗净的泪水。
我无奈地倚靠在烟柳的津桥上,听着杜鹃声声。
郑文焯(1640年-1710年),字宗龙,号澹庵,别号隐斋,清代诗人。他以其诗风清新、意象丰富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之时。诗中描绘了早春的江上风景,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愁绪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琵琶仙 江上早春感事别于晦岩》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头白渔郎”引入,既描绘了渔夫的形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借助“桃花”和“流水”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
“流水休恋桃源,蓬莱正尘起”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落。在这段文字中,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桃源和蓬莱则是理想的象征,由此形成鲜明的对比。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辽鹤归来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奈乡梦重重渺难寄”一句,显得尤为沉重,深刻反映了对故乡的情感和人生的无奈。此外,“残篴外西江落月”一句,描绘了江上的月色与诗人的孤独感,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流露出内心的愁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寻,构建出一种深刻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诗人对“辽鹤”的思念表现了什么情感?
“残篴外西江落月”中,月亮象征着什么?
郑文焯的《琵琶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和理想的追寻,而后者则更强调酒与月的孤独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