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琵琶仙 客窗春雨感怀

《琵琶仙 客窗春雨感怀》

时间: 2025-05-07 16:01:49

诗句

独客閒窗,刚过了、深巷买花时节。

惆怅落拓心情,好景多虚设。

三尺剑、蒯缑都破;一床书,锦函生裂。

猛雨冲帘,盲风撼树,小楼灯灭。

恰今朝、双鲤南来,把梓里、虚无尽情说。

只有饥儿病妇,扃柴扉呜咽。

纵守得、铁杵磨成,怕难禁、鲋鱼涸辙。

不如春水江南,满帆新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1:49

原文展示:

独客閒窗,刚过了深巷买花时节。惆怅落拓心情,好景多虚设。三尺剑蒯缑都破一床书,锦函生裂。猛雨冲帘,盲风撼树,小楼灯灭。恰今朝双鲤南来,把梓里虚无尽情说。只有饥儿病妇,扃柴扉呜咽。纵守得铁杵磨成,怕难禁鲋鱼涸辙。不如春水江南,满帆新月。

白话文翻译:

一个人独自在窗边闲坐,刚刚过了深巷里买花的时节。心中惆怅、落拓的情绪,感觉美好的景象全是虚幻的。三尺剑和蒯缑(古代一种乐器)都毁坏在一床书本之上,锦绣的函盒也破裂了。狂风大作,雨水冲打着窗帘,树木在风中摇撼,小楼里的灯光熄灭。正好今天双鲤从南方飞来,向我诉说故乡的虚无。只有饥饿的孩子和生病的妇女,关上柴门在呜咽。即使能把铁杵磨成针,也难以抵挡鲋鱼在涸辙中挣扎的苦楚。不如在春水江南,满帆新月的自在。

注释:

  • 独客:一个人客居外地。
  • 閒窗:闲静的窗边。
  • 深巷:深入的巷子。
  • 惆怅:忧伤而不快的情绪。
  • 蒯缑: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诗人的艺术追求。
  • 锦函:华丽的盒子,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成就。
  • 双鲤:传说中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美好的消息或意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槎,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集和诗歌创作的繁盛时期。他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理想破灭的感慨。诗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开头以“独客閒窗”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刚过了深巷买花时节”的描写,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却与“惆怅落拓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猛雨冲帘,盲风撼树”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外界自然的狂烈,与内心的惆怅形成呼应。此时的小楼灯灭,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消逝。“双鲤南来”,这一典故引入了对故乡的思念,然而“虚无尽情说”又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感。

最后,诗人提到“铁杵磨成”,意喻着坚持与努力,但“怕难禁鲋鱼涸辙”的无奈则预示着现实的残酷。结尾的“春水江南,满帆新月”则在失落中透露出一丝希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客閒窗:独自一人在窗边,体现孤独。
  • 刚过了深巷买花时节:春天的生机已经过去,暗示时光流逝。
  • 惆怅落拓心情:心情沉重,感到失落。
  • 三尺剑蒯缑都破一床书,锦函生裂:理想与现实的破灭。
  • 猛雨冲帘,盲风撼树:外界的动荡和内心的烦乱。
  • 小楼灯灭:希望的熄灭。
  • 恰今朝双鲤南来:吉祥的象征却是虚无的叹息。
  • 饥儿病妇,扃柴扉呜咽:社会底层的无奈与悲惨。
  • 纵守得铁杵磨成:坚持努力的决心。
  • 怕难禁鲋鱼涸辙:面对现实的无奈。
  • 不如春水江南,满帆新月:理想中的美好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铁杵磨成”比作坚持的象征。
  • 拟人:雨水和风的描写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饥儿病妇”与“双鲤南来”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在经历挫折与困境后,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象征着忧伤与困扰。
  • 双鲤: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春水江南:象征着自由与向往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独客閒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开心
    B. 孤独
    C. 兴奋

  2. “双鲤南来”象征什么?
    A. 痛苦
    B. 希望
    C. 失落

  3. “猛雨冲帘,盲风撼树”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
    B. 动荡
    C. 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槎的《琵琶仙 客窗春雨感怀》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但张槎更侧重于现实困境的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更为悠远与清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厅壁 答严大夫 江南送李卿 送李侍郎赴常州 春思二首·其一 太平刘松舟别驾席上口占 登京口玉山清音阁 山居即事 游罗浮 送文仲德之临洮帅府经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开头的成语 社情 针锋相对 弋字旁的字 头角峥嵘 耂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包含骗的成语 拶榨 内情 济时行道 春饼 衡平 髟字旁的字 鹅行鸭步 包含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日近长安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