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20
原文展示:
荒墩落日草萧萧,公我相争已异朝。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
白话文翻译:
荒废的土堆在夕阳下,草木显得凄凉。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希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周在读到荆公(王安石)的争墩诗后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首句“荒墩落日草萧萧”,以荒凉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第二句“公我相争已异朝”,点明了诗人与某位“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两句“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荒墩”象征什么? A. 历史的遗迹 B. 荒凉的景象 C. 时间的流逝 D. 人事的更迭
诗中的“黄土不知今古姓”表达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诗中的“亦无百姓种青苗”强调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