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荆公争墩诗

《读荆公争墩诗》

时间: 2025-05-06 19:19:20

诗句

荒墩落日草萧萧,公我相争已异朝。

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20

原文展示:

荒墩落日草萧萧,公我相争已异朝。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

白话文翻译:

荒废的土堆在夕阳下,草木显得凄凉。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

注释:

  • 荒墩:荒废的土堆。
  • 萧萧:形容草木凄凉的样子。
  • 公我:指诗人与某位“公”之间的争执。
  • 异朝:不同的朝代。
  • 黄土:指土地。
  • 今古姓:古今的姓氏,代指历史变迁。
  • 百姓:普通民众。
  • 青苗:指农作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希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周在读到荆公(王安石)的争墩诗后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首句“荒墩落日草萧萧”,以荒凉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第二句“公我相争已异朝”,点明了诗人与某位“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两句“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荒墩”和“落日”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第二句通过“公我相争已异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第三句“黄土不知今古姓”,用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象征历史的无情。
  • 第四句“亦无百姓种青苗”,进一步强调了人事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土拟人化,说它“不知今古姓”,增强了表达效果。
  • 象征:黄土和青苗都具有象征意义,黄土象征历史,青苗象征人事。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荒墩:象征历史的遗迹,荒凉的景象。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凄凉的氛围。
  • 黄土:象征历史,不记得古今的姓氏。
  • 青苗:象征人事,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荒墩”象征什么? A. 历史的遗迹 B. 荒凉的景象 C. 时间的流逝 D. 人事的更迭

  2. 诗中的“黄土不知今古姓”表达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3. 诗中的“亦无百姓种青苗”强调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沈周的《读荆公争墩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沈周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沈周的诗歌风格。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王安石的诗歌风格。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临海所居三首 望简寂观 送柳宜城葬 哭绚法师 题明霞台 酬柳相公 赠朱放 山中(一作朱放诗,题作山中听子规) 宿昭应 王郎中妓席五咏。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肘行膝步 山字旁的字 单式编制 井底之蛙 两般三样 以身殉国 屯厄 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航海 爵鷇 闭户读书 邻结尾的成语 别鹤孤鸾 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氏字旁的字 包含瑶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