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3:34
九日泛舟登平山堂同次功辰玉箫云五叔定家兄
作者:汪懋麟
林木经霜叶乍飞,
百年难得此晴晖。
休嫌止酒心全减,
不怕登山力尚微。
病后逢僧怜我瘦,
秋残入寺觉人稀。
天南众壑青如许,
却喜前时策杖归。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九月九日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自然美景的感慨。霜打过的树叶纷纷飘落,难得有这样晴朗的日子。即使酒喝得少了,心情也没有减弱,不怕爬山时力气不足。生病后见到僧人,看到我瘦弱的样子,感到怜惜。秋天已深,走进寺庙,见到的人少了。遥望天南的群山,依旧是这样的青翠,回想起之前拄杖而归的景象,内心感到欢喜。
汪懋麟(1688年-1759年),字元弼,号稼轩,清代诗人,曾任多种官职。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语言通俗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九日重阳节,传统上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寓意长寿与健康。诗人在经历了病痛后,欣赏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九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霜打过的树叶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虽然经历病痛,身体虚弱,但依然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友情的温暖。
诗的开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入主题,"林木经霜叶乍飞"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美丽,而"百年难得此晴晖"则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休嫌止酒心全减"和"不怕登山力尚微"则表现了诗人心态的豁达,尽管身体不适,但仍然乐观面对生活。
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独白,"病后逢僧怜我瘦"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脆弱与对他人关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天南众壑青如许"和"却喜前时策杖归"则是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喜悦,虽然身心俱疲,仍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诗人的风采。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尽管经历病痛,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珍惜眼前的美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林木经霜”中的“霜”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秋残”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