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云

《云》

时间: 2025-05-02 10:22:49

诗句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49

原文展示:


作者: 杜牧 〔唐代〕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白话文翻译:

这云彩东西飘荡,哪里会有碍于我心的归处?
清晨我驶入洞庭湖的广阔,黄昏时又回到巫峡的深邃。
渡江时随着鸟影而行,树木间隔着猿猴的吟唱。
不要隐去高唐的美景,干枯的苗木期待着雨霖。

注释:

字词注释:

  • “那有碍”:哪里有障碍。
  • “虚心”:心境空灵,没有杂念。
  • “晓入”:清晨时进入。
  • “洞庭”:指洞庭湖,水面宽广。
  • “巫峡”:指巫山峡谷,地势险峻。
  • “渡江”:渡过江河。
  • “鸟影”:鸟飞过时留下的影子。
  • “拥树”:树木环绕。
  • “隔猿吟”:猿猴在远处吟唱。
  • “高唐”:指高唐山,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 “枯苗”:干枯的幼苗。
  • “作霖”:指降雨。

典故解析:
“高唐”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美好的境界,杜牧借此表达对美景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洞庭湖与巫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晚唐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而闻名。杜牧的诗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晚年,可能与他对人生经历的深思熟虑有关。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云》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入胜。全诗通过描绘云彩的漂浮与自然景色的变换,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心境。在“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中,诗人反思人生的旅途,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应保持一种清明的状态。诗中描绘的“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将湖泊的开阔与峡谷的深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景色的变幻。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则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鸟影与猿吟交织,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两句“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则引人深思,诗人希望不要遗忘理想的高远和追求,干枯的苗木渴望着雨水的滋润,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西那有碍”:表达了诗人心境的自由洒脱,无论东西,心中无碍。
  • “出处岂虚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 “晓入洞庭阔”:清晨时分,诗人进入开阔的洞庭湖,景色壮阔。
  • “暮归巫峡深”:黄昏时分,返回深邃的巫山峡谷,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渡江随鸟影”:渡江时,鸟影随行,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拥树隔猿吟”:树木环绕,猿猴唱吟,描绘出诗人身处自然的情形。
  • “莫隐高唐去”:不要忘记理想的高远。
  • “枯苗待作霖”:干枯的苗木期待着雨水的滋润,象征希望与重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晓入”和“暮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苗木的干枯比作对生活的期待,蕴含深意。
  • 意象:如“鸟影”、“猿吟”等意象,生动展现自然景色,富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洒脱、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变化。
  • 洞庭:象征开阔与宏伟。
  • 巫峡:象征深邃与神秘。
  • 鸟影:象征自由飞翔的精神。
  • 猿吟:象征自然的生动与和谐。
  • 高唐: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枯苗:象征等待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云》主要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观?
    A. 山脉
    B. 湖泊和峡谷
    C. 沙漠

  2. “渡江随鸟影”中的鸟影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哀愁
    C. 历史

  3. 诗中提到的“高唐”是指什么?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远的理想
    C. 一种云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展现了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杜牧的《云》:两者都关注自然与人生,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杜牧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凤凰台上忆吹箫 海行夜起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三 夜半酒醒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二 法国公园河沿晓坐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一 病中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雨夜无寐 凤凰台上忆吹箫 感怀 凤凰台上忆吹箫 九日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初七日雨 凤凰台上忆吹箫 寄纤月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粗粗 单人旁的字 包含算的成语 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拢共 王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尺籍伍符 私字儿的字 钉嘴铁舌 凤寡鸾孤 愚夫蠢妇 业字旁的字 磨杵作针 袍服 替差 子丑寅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