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43
昔闻著征戍,三年一还乡。
今来不换兵,须死在战场。
念子无气力,徒学事戎行。
少年得生还,有同堕穹苍。
自去报尔家,再行上高堂。
尔弟修废枥,尔母缝新裳。
恍恍恐不真,犹未苦承望。
每日空出城,畏渴携壶浆。
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
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慎莫多停留,苦我居者肠。
我曾听说他去边疆征战,三年才能回乡一次。
今天他来时没有换兵,可能要死在战场上。
想到自己的儿子没有力气,白白学习战斗技能。
年轻时能活着回家的人,也有可能陨落于天际。
他回去向你们家报信,再次走上高堂。
你的弟弟修理破旧的马厩,你的母亲缝制新衣服。
恍惚间我感到这不是真的,仍未忍受这份期待的痛苦。
每天空着城门走出去,害怕口渴带着水壶。
怎样才能缩短这段距离,让你在我身边?
我知道远行劳累,人和马都显得憔悴。
千万不要多停留,苦了我在家的心肠。
王建,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荆州,世称“王荆公”。他以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诗风著称,代表作有《山中问答》等。
此诗可能创作于王建听闻故人从战场归来之际,表达了对战斗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战乱频繁,士兵与家庭之间的深切情感。
《闻故人自征戍回》以悲伤和思乡的情感贯穿全诗,通过对故人征战的惋惜,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开篇以往事引入,表现出征戍生活的艰苦,三年才能回乡一次的无奈情绪。接着,诗人感慨如今的环境,故人回归却未能换兵,意味着他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这种对生死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沉重而富有哲理。
通过对子女的担忧,诗人展现出浓厚的亲情,尤其是对儿子的无奈与愁苦,“徒学事戎行”更是对军旅生涯的无尽感慨。同时,诗中描绘的场景如“每日空出城,畏渴携壶浆”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渴望与期待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怜惜。
结尾的“安得缩地经”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渴望,诗人希望能够一瞬间缩短距离,与故人相聚的迫切心情,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对战乱的控诉。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王建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昔闻著征戍,三年一还乡。
过去听说征战的士兵,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反映出战斗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今来不换兵,须死在战场。
现在来了却没有换班,意味着他可能面临生死考验,令人感到忧虑。
念子无气力,徒学事戎行。
想到儿子没有力气,白白学习军事事务,表现了对年轻一代的担忧。
少年得生还,有同堕穹苍。
年轻人能活着回家,但也有可能陨落,暗示战争的不可预测性。
自去报尔家,再行上高堂。
他回去向你家报信,重回家中,象征对家庭的责任与归属感。
尔弟修废枥,尔母缝新裳。
描述家庭的日常生活,弟弟修理马厩,母亲缝制衣裳,表现出生活的继续。
恍恍恐不真,犹未苦承望。
感到这一切不真实,心中仍未摆脱期待的痛苦。
每日空出城,畏渴携壶浆。
每天空着城门走出,害怕口渴而带水壶,显示出对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
渴望缩短距离,让故人能在身边,表现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知道远行劳累,人与马都显得憔悴,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疲惫。
慎莫多停留,苦我居者肠。
希望故人不要多停留,苦了我在家的心肠,表达了对团聚的迫切期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团聚的渴望,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痛苦,展现了人性中的关怀与温情。
诗中描绘的征战生活与家庭的场景,体现了唐代士兵的艰苦与家庭的温情,反映出社会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昔闻著征戍”中“征戍”指的是什么?
A. 家庭生活
B. 征战与守卫
C. 农耕活动
诗中提到的“安得缩地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故人的思念
C. 对权力的追求
“尔弟修废枥,尔母缝新裳”意在表现什么?
A. 家庭的日常生活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丽
王建的《闻故人自征戍回》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困苦与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王建更侧重于个人与家庭的情感联系,而杜甫则更广泛地展现了国家的忧虑与人道主义关怀。